就一般意义说,分化社会中的人们都竭力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而各人越是只顾自己欲望的满足,就越是使社会分化。在一定限度内,这种分化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方式、表现,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往往就成为对他人、社会和自己都有害的东西。
426第三章
幸福需要自我调整欲望本是追求幸福的动力,现在却成了幸福的破坏者,这样,就促成了反欲望的欲望(禁欲主义、理性)的产生,促使了批判欲望论的思想的诞生和广泛传播。
二欲望的冲突
欲望难以穷尽贪欲的罪恶贪欲的社会根源没有欲望的满足,就谈不上人的幸福。
为了欲望的满足,就必须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通过人和社会的发展而使欲望满足,这的确使人得到并享受了不少幸福。但是,人和社会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起来的,而是渐渐地、曲折地发展起来的。人和社会的每一发展阶段都不是单纯的,都内含有先前的成果,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人的欲望不断丰富多样化起来,对应着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人的欲望也既有共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乃至相矛盾的方面。在同一个人身上,就可以有多样的、不同的欲望,在不同的人身上,更是有不同的、相互矛盾的欲望。
由此而形成的欲望的冲突,使幸福难以得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人、社会是通过分工、分化而发展的,每个人在每一时期的欲望由于其地位、条件的限制是有限的,而整个社会的欲望、可以追求的对象相对来说是大量的、无限的。
随着个人的成长、觉醒,人们的欲望不断地扩大起来,要享有整个社会的发展成果,可又因为个人始终只是社会的一分子,因而常常没有能力去满足这不断扩大、多样化起来的个人欲望,或者是这样的欲望不胜满足,这就造成挫折感、不幸感。这可概括为欲望的不可满足。另一种情况是处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某些欲望过分地膨胀,妨碍了自己的发展和他人、社会的发展,甚至危害他人、社会的发展,因而这些欲望不应该得到满足。
一般说来,这是指比较粗俗的贪欲。
欲望难以穷尽所谓欲望的不可满足,主要指这样的情况:一个欲望满足了,又接着产生了更高的欲望,当这更高的欲望满足了,又产生了比之更高的欲望,如此不断,似乎欲望永远也得不到完全的满足。欲望从来就没有完全满足过,或者说,从来没有真正彻底全部地满足过,因而总觉得人生是一场悲剧,总觉得自己不幸、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
应当说,这种情况是极普遍的,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想的时候,相对于欲望的个别满足来说,欲望的不可满足是绝对的、始终的,相反,欲望的满足才是相对的、暂时的。
普希金的寓言诗“渔夫和金鱼”就很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现象。
如果说这些寓言、故事太虚拟的话,那么,还可以看看现实中一位老人的自白:“我上小学的时候,非常想上中学,认为能够考上中学就是最大的幸福。谁知考上中学后又为考大学犯愁,为考大学又奋力苦读。原以为上大学就没了苦恼,可上了大学又想到毕业后就业,整天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苦恼、犯愁。找到了工作又为找对象、结婚奔波,憧憬着幸福美好的小家庭。
有了小家庭,又想有孩子,有了孩子麻烦就更多,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醋,整天不得安宁。孩子们小时盼望他们长大,又为他们上小学、中学、大学费尽千辛万苦,大学毕业后又为他们的婚事操心。
老大结了婚,接着是老二,老二结了婚,又开始为老三的婚事发愁。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每个孩子结婚等于剥我们老俩口一层皮。好不容易老三结婚了,原想可该好好享享清福了,老大家又有了孩子,我们又得为孙子操心。
老大家孩子刚大一点,老二家又添了孩子……唉,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有个头啊?何时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类似这位老人的经历、感受,可以说,如果不是每个人的话,至少也是大多数人都有。相比较之下,这位老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幸运的,他想上中学和大学、建立小家庭、有孩子,这些都一一实现了。而现实中,很多人常常是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时连个小小的愿望都实现不了,大学考不上,工作没找好,知音难寻觅到,人生的路途上满是艰难和不幸,内心里十分的苦闷、烦恼。
这种欲望的不可满足,并非是偶然的个别现象,也不是历史的暂时现象,而勿宁说是人类悲剧命运或者说悲壮命运本身,它是一个通则,有其必然性。其根源就在于人和社会是通过分工、分化的途径而发展的,每个人首先只是自然的个体,然后才不断地通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发展为社会的人。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个人总是作为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个体、部分而不断地与更广大范围的种种社会关系相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