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而为喘嗽,渍而为呕吐,渗而为泄泻,溢而为浮肿。湿淤热则发黄,湿遍体则重着,湿入关节则一身尽痛,湿聚痰涎则昏不知人。至于为身热,为鼻塞,为直视,为郑声,为虚汗,为香港脚,为腹中胀,脐下坚,为小便难,大便自利,皆其证也。湿家不可汗,汗之则发
,热而者,毙。又不可下,下之则额汗,胸满微喘而哕,小便淋闭,难以有瘳。
治湿之法,通利小便为上,益脾顺气次之,半夏、茯苓、苍术、白术、官桂、干姜皆要药耳。
其若小便挟热不利,则赤茯苓、防己辈,自有奇功。大抵湿之为病,易至沉深,渐润之余,沦肌浃髓于斯时也,须以术、附、姜、桂作大剂与之药力相接,病当渐解,不可以旦暮而责效焉。要之,治湿莫若生附、苍术为快。
<目录>卷之三湿中湿证治:加剂除湿汤治气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呕逆,或溏泄,并主之。
苍术(炒)白术甘草(炙。各一两)干姜(炮)茯苓(各二两)橘红辣桂浓朴(制。
上锉。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茯苓白术汤治受湿身体痛重。
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等分)上锉。每三钱,水煎服。
肾着汤治肾虚受湿,小便自利,腰冷而痛重。
干姜(炮)茯苓(各二两)甘草(炙)白术(各一两)上锉。每二钱半,水煎服,加桂亦得。
黄建中汤治伤湿,鼻塞身痛。
黄(微炙)辣桂(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上粗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不换金正气散治湿,益脾顺气,加茯苓、生姜。(方见寒类。)神术丸治湿消饮。(方见痰涎类。)可用正气散送下。
生附除湿汤治寒湿交攻,身体冷痛。
附子(生,一两)苍术(制,一两半)白术浓朴(制,半两)宣木瓜甘草(炙。
各三钱半)上锉。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浓片,煎一盏,食前,微温服。
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汗出气短,身体烦疼,微肿,恶风不欲去衣。
辣桂(二两)白术附子(熟。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上锉散。每服二钱半,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微温服。小便不利、悸气加茯苓;痹加防己,腹痛加芍药。
甘草附子汤治中湿小便不利,大便自利。
附子(熟,一个七钱,净者)白术甘草(炙。各一两)辣桂(二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七片煎,食前,微温服。汗出加防风,悸气加茯苓。
术附汤治伤湿,大小便皆自利。
白术(二两)甘草(炒,一两)附子(熟,七钱半)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七片,水盏半,煎一盏,食前,微温服。
五苓散治湿证,小便不利。经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见水饮类。)茵陈汤治湿气淤热发黄,小便秘涩,渴引水浆。
茵陈蒿(一两半)大黄(半斤)小红栀子(十枚)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服。五苓散亦治发黄,二药夹煎尤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