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疳、牙疳腐烂,是热留阳明,余毒上冲所致,加味清胃散(方见前)加石膏、荆芥。大便秘者,当归散微利之。外用栗根白皮煎汤漱净,以无比散(方见前)或烧盐散吹之。如通龈色白者,自外延入内者,无脓血者,齿落口臭者,喘促痰鸣者,皆为不治。若满口唇舌黄赤白烂,独牙龈无恙者,此为口疮,非牙疳也。胃中余热未尽,毒壅上焦,二便必多艰涩,导赤散(方见前)以泻心脾之火,外以绿袍散敷之。
当归散、治口舌生疮,牙龈毒发,大便秘结。
当归、赤芍(各一钱)、川芎(五分)、大黄(三钱)、甘草(生,五分)为散,加生姜一片,水煎服之。
烧盐散、治牙疳溃烂。
取橡斗大者,实盐满壳合起,铁丝扎定,烧存性,以碗覆地,入麝少许,研细敷之。
绿袍散、治一切口疮腐烂。
荆芥穗、薄荷、青黛、玄明粉、硼砂(各二钱)、甘草(一钱半)、百药煎(二钱半)为散,点舌上,令其自化。
腹痛、腹痛之由不一,总为火毒内郁,或风寒壅遏,或饮食停滞者,皆能致痛。于发热正出时,风寒壅遏,毒反内攻而腹痛者,急与疏表,麻透自己。若饮食过伤,腹满胀痛者,力为消导,其痛自除。时当正没,没未尽而腹痛者,兼清中外而痛自止。没后见者,分利余热,其痛自愈。又须验其有无他证,属虚属实,而与治之。
若热邪内结而腹痛者,通利大便为主。有麻后脾气不调而致腹胀,面目四肢浮肿,分利小水为要。至若元气大虚,阴阳不能升降,小水不利,遍身浮肿,喘促兼见者,难治。
便秘、大便秘结,火壅血燥而耗津液,麻疹大非所宜。无论日期前后,速宜清润,四顺清凉饮,甚则凉膈散(方见前)以通利之。慎勿迟延,恐麻变焦紫而难救也。大抵麻疹自出至没,二便俱不宜秘,秘即微利可也。
四顺清凉饮、(一名四顺饮)、治血热便秘脉实者。
当归、赤芍、大黄(酒蒸)、甘草(各一钱五分)水煎,入生白蜜一匙,热服。
按∶清凉饮治上焦之燥热,故用薄荷之辛散。四顺饮主下焦之燥结,故用大黄之苦寒,功用天渊。
溺涩、小便赤涩,在初热正出时,热邪涩渗,是为正候。没后见之,为余热下匿膀胱,导赤散(方见前)加麦冬,以滋气化利之。仍不通者,必大便秘郁之故,大便一通,小便自利。
痢、麻之作痢,为热邪内陷。在正没或没后而痢下色白者,黄芩汤加防风、枳壳。下脓血者,白头翁汤去黄柏加防风。或因食积而滞下者,枳壳汤(方见前)加楂、柏、木通。腹中作胀,时痛时止者,浓朴汤。亦有泻久而成痢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自始至终痢不彻者,必有风毒留滞于内,则宜解毒行滞,而兼疏风实脾,庶几克应。如痢下紫黯,如痈脓,如屋漏水,如鸡肝色,如黑豆汁之类,加之气喘燥渴,热甚发呃,噤口不食,麻色紫晦者,皆死不治。
黄芩汤、(一名黄芩芍药汤)、治伏气发温,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白芍(三钱)、甘草(炙,二钱)、大枣(四枚,擘)、黄芩(三钱)水煎,温服。
白头翁汤、治热利下重。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浓朴汤、治脾胃虚寒作胀,腹中时痛时止。
浓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甘草(炙)、茯苓、干姜洁古加半夏、枳实、姜、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