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厥
或发热极甚,而恐承气不能退者;或已下后而热不退者;或蓄热内甚,阳厥极深,以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身表四肢,以致通身清冷、痛甚不堪、项背拘急、目青睛疼、昏眩恍惚、咽干或痛、躁渴、虚汗、呕吐、下利、腹满实痛、烦冤闷乱、喘急、郑声、脉虽疾数,以其蓄热极深而脉道不利,反致脉沉细而欲绝,俗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谓其伤寒极阴毒者;或始得之,阳热暴甚而便有此证候者;或两感热势甚者,通宜解毒(二十一)加大承气汤(十)下之,热不退者宜再下之。虽古人云∶三下之而热未退即死矣。然亦有按法以下三、五次,利一、二十行,热方退而得活者,免致不下退其热而必死也。下后热少退而未愈者,黄连解毒汤调之。或失下热极,以致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者,若急下之,残阴暴绝而死。盖阳气后竭而然也,不下亦死,宜凉膈散(二十三)或黄连解毒汤,或二药合服,或白虎(二十二)合凉膈散,养阴退阳,积热渐以宣散,则心胸温暖,脉渐以生,至于脉复有力,方可以三一承气汤(十三)下之,或解毒加六一散(五十二)调之,愈后宜服退热之药,忌发热诸物。里热脉厥者,宜白虎汤。热极厥深而诸药下毕,竟不能利者,不救必死,黄连解毒汤更加甘遂末一钱匕下之。
循衣摸床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狂语如见鬼状,剧者发则不识入,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直视微喘,三一承气汤(十三)。
劳复食复
汗下后,劳复,柴胡饮子(四十七);饮酒复剧,黄连解毒汤(二十一),或双解(五十四)加黄连;在里者,三一承气汤(十三);在表者,益元散(五十二)或双解;半表半里,大柴胡汤(八)、小柴胡汤(九)、凉膈散(二十三)、解毒汤(二十一),随证用之。食复三一承气汤。
<目录>卷下<篇名>方
一、麻黄汤麻黄(六钱)、桂枝(四钱)、甘草(二钱)、杏仁(七枚)上作二帖,水二钟,煎八分取汁。麻黄性热,惟冬及春,兼病患素虚寒者乃用正方,夏至之后服之必发斑黄,须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桂枝加减月令同。
二、桂枝汤桂枝、芍药(各二钱半)、甘草(一钱半)上作一帖,姜三片、枣一枚,煎服,取微汗。倍加芍药名桂枝芍药汤;加大黄名桂枝大黄汤。《金匮方》曰∶太阳病自汗而小便数者,不可与桂枝汤。
三、桂枝葛根汤桂枝、芍药、甘草(各二钱半)、生姜(四钱)、大枣(二枚)、葛根(五钱二分)上作二服,水煎,取微汗。
四、葛根汤葛根(一两四钱)、麻黄(三钱)、生姜(三钱)、桂枝、甘草、芍药(各二钱)、枣(一枚)上作二帖,水煎服。衣覆取汗为度。
五、升麻葛根汤升麻、干葛、芍药、甘草(各三钱)上作二服,水煎。若大段寒即热服;若热即温服,身凉为度。
六、大青龙汤麻黄、石膏(各四钱半)、桂枝(一钱半)、甘草(同上)、杏仁(三枚)上作二帖,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取微汗,不可太过,恐亡阳。以温粉扑之。
七、小青龙汤半夏(六分)、北五味(一钱二分)、麻黄、芍药、细辛、甘草、干姜、桂枝(各一钱八分)上作二帖,生姜四片,水煎。诸方皆不用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