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醎。
栝楼根各等分。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飮和。
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五。
理中丸方。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六。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阳三阴。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少阴病。脉细沈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巓。微反在上。濇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濇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濇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渇。心苦烦。飮即吐水。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絶。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躁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