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按此段经文。本已自解明白。利在下焦。关闸尽撤。急当固下焦之脱。石脂余粮固涩之品。性皆重坠。直走下焦。拦截谷道。修其关闸。此以土胜水之法。若复利不止。则又当通支河水道。以杀其下奔之势。而关闸始得完固。
草汤
甘草(四两炙)生姜(二两切)桂枝(三两去皮)麦冬(半斤去心)麻子仁(半斤)人参(二两)阿胶(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生地黄(一斤)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销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按脉结代而心动悸。则心悸非水饮搏结之心悸。而为中气虚馁之心悸矣。经衣冠文物以结阴代阴。昭揭病因。证津液衰竭。阴气不交于阳。已可概见。君以炙甘草。坐镇中州。而生地麦冬麻仁大枣人参阿胶之属。一派甘寒之药。滋阴复液。但阴无阳则不能化气。故复以桂枝生姜。宣阳化阴。更以清酒通经隧。则脉复而悸自安矣。
甘草干姜汤: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按此方系因误用桂枝。阳越于上。致有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诸变。特出此复阳救逆之法。观方中甘草倍干姜。专任其甘缓之性。特微加干姜为向导。引阳还返于下。并非资干姜之辛热以复阳也。用者须识此意。
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四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按阳越于上。既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而挛急未解。明是津液不荣经脉。但以芍药甘草和之。而脚即伸。亦正所以救桂枝之逆也。此法试之颇验。不可以其平易而忽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二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二两切)生梓白皮(一升)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按瘀热在里。则伤寒之表邪。亦瘀而不行。内外合邪。因致发黄。治亦当内外并解。伤寒解外。仍不离麻黄杏仁甘草之成法。热瘀则不宜桂枝而改用连轺。以散在经之热。更用赤小豆梓白皮以清在里之热。而复以姜枣和之。
以其发黄从伤寒而来。犹兼半表。亦麻黄汤之变制也。
茵陈蒿汤: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三两)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