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方,益母草饮子。益母草绞汁,饮半升,即出。
治伤寒小产,恶露不行,腹胀烦闷欲死,大黄桃仁汤。
朴硝大黄二味等分末之,每一钱或二钱,桃仁去双仁皮尖,碎之,浓煎汤调下,以通为度,日三服。
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地黄饮子。
地黄汁藕汁(各一碗)生姜汁(一盏)令和暖,温分三四服,微有寒,煎二十沸服之,亦下死胎。
伤寒产后,血运欲绝,红花散。
红花荷叶姜黄(等分)末之,炒生姜,小便调下二钱。
凡伤寒小产,夏月宜少用醋炭,多有烦闷运死者。
伤寒产后,恶血冲心,闷乱口干,生姜小便饮子。
生地黄汁藕汁小便(各一盏)和匀,煎三两沸,温热分作三服。
伤寒产后,恶露为热搏不下,烦闷胀喘狂言者,抵党汤及桃仁承气汤主之。(二方在可下门中。)伤寒小产后,烦闷,大躁渴,石膏栝蒌汤。
黄连黄芩甘草栝蒌根(各一两)石膏(一两半)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一盏。
伤寒暑病通用刺法:庞曰∶凡过经不解谵语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刺期门之法,须待脉弦或浮紧,刺之必愈;余刺之不瘥,以正取肝之邪故也。期门穴直乳下,当腹旁近胁骨,是穴针入一寸。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饮水者,其腹必满,小便不利而自汗出,其病欲解,此为肝乘肺,名曰纵,当刺期门。
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为肝乘脾,名曰横,当刺期门。
下血而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但额上汗出者,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然汗出者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其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而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者而取之。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或眩,时如结胸,心下必坚,当刺泻肺俞、大杼,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谵语则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伤寒喉痹,刺手少阴,腕骨小指后动脉是也,刺入三分补之。(佳通里二穴,去腕后一寸,是手少阴之经,主热病喉痹,针入三分,可灸三壮。)伤寒妊娠腹满,不得小便,腰以下肿如水气状,怀孕七月,太阴当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即愈。(劳宫手掌中央,屈无名指取之,关元在脐下三寸。)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刺中脘。(鸠尾下三寸。)伤寒汗不出,脊强,喉闭烦满,针大杼。(大杼穴在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一寸泻之。)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针曲池。(在曲肘横纹头,针可透下,泻之。)热病汗出,脉反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者取踝上横纹以止之。(鱼际在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太渊在掌后陷中;大都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踝上横纹不说穴名,当是足内踝上二寸,名曰复溜,主骨寒热汗注不休故也。)热病七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