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一两半)桂枝(一两)甘草(半两)
杏仁(三十五个)咀,水二升半,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二合半,去滓,每饮一盏,续次服尽,不用粥投。温覆,如桂枝法将息,未汗,可再作二三剂。
庞曰∶伤寒之脉,紧盛而按之涩是也。脉浮而紧,浮为风,紧为寒,风伤卫,寒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外证必发热,无汗,或喘,其人但憎寒,手足指末必微厥,久而复温,掌心不厥,此伤寒无汗,用麻黄证。
凡脉浮数,或浮紧,无汗,小便不数,病虽十余日,尚宜麻黄汤也。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自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大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
甘草石膏(各一两)杏仁(二十个)枣(五枚)
生姜(一两半)咀,水五升,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每温饮一盏,微汗为度。若汗周身润则止服;未周身润,可停待少时服尽。不欲汗多,亡阳故也。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少阴当言太阴。按太阴证内有脉浮缓,手足温者,系太阴。太阴当发汗,证属青龙汤;似桂枝证,反无汗而脉紧;似麻黄证,反身不疼而脉浮缓。)太阳病,项背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二两)麻黄(一两半)桂枝(一两)甘草(一两)芍药(一两)
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咀,水四升,先煮麻黄、葛根数沸,去沫,下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每温饮一盏,日三服,如桂枝汤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用前葛根汤内加半夏一两一分,汤洗十遍,每个作四破。
庞曰∶脉浮紧,无汗,服汤未中病。其人发烦,目瞑,极者必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宜麻黄汤;衄后脉已微者,不可再行也。凡脉浮自汗,服汤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痛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再与桂枝汤;衄后脉已微者,不可再行也。
伤寒三日后,与诸汤不差,脉势如数,阳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宜桂枝石膏汤。此方可夏至后代桂枝证用之;若加麻黄一两,可代麻黄、青龙汤用之。
石膏(三两)栀子(二十四个)生姜(一两半)桂枝黄芩甘草(各一两)
升麻葛根(各一两半)咀,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饮一盏,食顷再服。若得汗,即止后服。
庞曰∶凡发汗,以辛甘为主,复用此苦药者,何也?然辛甘者,折阴气而助阳气也。今热盛于表,故加苦以发之。《素问》云∶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