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安楼阁耸云霄,列坐三宫御早朝。政是太平无事日,九重深处奏箫韶。
[钱注]周伯琦《咏大安阁》:“层甍复阁接青冥,金色浮图七宝楹。当日熙春今避暑,滦河不比汉昆明。”注云:“故宋熙春阁移建上京。”张昱《辇下曲》:“祖宗诈马宴滦都,挏酒啍啍载憨车。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
案:元代首都有二。曰大都,即今日北京,每年九月至次年三月皇帝居住於此。曰上都,在今多伦附近,每年四月至八月皇帝避暑於此。大安阁者,上都大内之正衙也。元宪宗时,皇弟忽必烈王府之旧殿也。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跋大安阁图》:“世祖皇帝在藩,以开平为分地,即为城郭宫室。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既登大宝,以开平为上都,宫城之内不作正衙。此阁岿然,遂为前殿矣。规制尊稳秀杰,後世诚无以加也。”是故大安阁乃忽必烈潜邸王府正殿,建於元宪宗时。《元史》卷六《世祖本纪》载至元三年十二月“建大安阁於上都”,与事实不尽符合。根据前引之跋,则大安阁建於至元三年以前,是年当就世祖之潜邸,加以修缮、扩充,以便“朝羣臣,来万方”耳。大安阁为有元一代名建筑物,元初三帝世祖、成宗、武宗,及末帝惠宗践祚时,均在此阁中行礼。宋之亡也,少帝.北狩,即朝元世祖於此阁中。至於阁之规模,王恽《秋涧集》卷三十八《熙春阁遗制记》曾叙述宋代熙春阁之规模,大安阁即熙春阁之後身,则由熙春阁遗制可推测大安阁之规模矣。元时仁宗曾命画院王振鹏作界画《大安阁图》,此图即虞集所跋者。惜今日此图已佚,幸北宋驸马王诜曾作《杰阁熙春图》,尚在人间,见之则可推测大安阁之规模矣。日人原田淑人曾在上都考古,所着《上都》对大安阁之遗蹟及遗物颇有论列。
三宫:《草木子》曰:“元朝正后皆用雍吉剌氏……自正后以下,复立两宫,其称亦曰二宫皇后、三宫皇后。”赵翼《二十二史劄记》卷二十九《元宫中称皇后者不一》条,引《西峰谈话》曰:“历朝止一后,元时始有三宫之制……明朝仿之,虽不并称皇后,而选一后必并立三宫,异日虽或别立皇贵妃,而初选之东西二宫,其尊如故云。”案:三宫之制,元代仅顺帝一朝行之,非定例也。《元史》卷一○六《后妃表序》曰:“后妃之制,厥有等威,其来尚矣。元初,因其国俗,不娶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选。当时史臣以为舅甥之贵,盖有周姬、齐姜之遗意,历世守之,固可嘉也。然其居则有曰斡耳朶之分,没复有继承守宫之法。位号之淆,名分之渎,则亦甚矣。”何谓斡耳朶.元起朔漠,穹庐以居,其皇帝所居之毡帐曰斡耳朶,与中国之宫室相当。国主居於斡耳朶中,游猎时便於移徙也。元代诸帝之斡耳朶,皆有数座,如太祖之斡耳朶有四,太宗之斡耳朶有七,是也。因诸斡耳朶相隔遥远,每一座斡耳朶中有守斡耳朶皇后一人,位号甚崇,为皇帝之大妻。然在守斡耳朶之皇后多位中,又以守第一斡耳朶(或称大斡耳朶)之皇后最嫡,被称为大皇后,此大皇后始与中国母仪天下之皇后相当。每座斡耳朶中除守斡耳朶之皇后外,尚有皇后之号者若干人,妃子之号者若干人,故一帝有十几位皇后。太祖之皇后达二十二人。然自世祖以来,渐采汉化,起城郭,营宫室,放弃其游牧生活,遂一年中居於宫室中时日多,居於帐幕中之时日少,乃称宫室为斡耳朶。元末斡耳朶集中於两都大内中,故皇后之数目亦减少。顺帝有皇后三人,皆居大都宫苑内,宜称为三宫。然非每朝皇帝皆有三宫也。皇后列坐御朝,元制也。波斯书籍中保存蒙古帝后列坐临朝图画颇多。
二
春日融龢上翠台,芳池九曲似流盃。合香殿外花如锦,不是看花不敢来。
案:元宫中有香殿三座,有东西香殿者在玉德殿之两侧,而此诗所咏之香殿既与流杯池邻近,当在西宫西御苑内。陶宗仪《辍耕录.宫阙制度》:“香殿在石假山上,三间,两夹二间,柱廊三间,龟头屋三间,丹楹,琐窗,间金藻绘,玉石础,琉璃瓦。”
流盃池:《辍耕录.宫阙制度》记大都之西内曰:“後有流杯池,池东西流水圆亭二。”萧洵《故宫遗录》:“又少东有流杯亭,中有白石牀如玉,临流小座,散列数多,刻石为水兽,潜跃其旁,涂以黄金。又皆亲制水鸟浮杯,机动流转而行劝罚,必尽欢洽。”《元史》卷三十六《文宗纪》:天历三年五月“赐燕铁木儿宴於流盃池”。流盃池为元代宫廷内建筑术语之一,如盝顶殿焉。又缙山行宫亦有流杯池。《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赐龙庆州之流盃园池水磑土田。”而此种建筑术,唐宋时已有,非元之创制也。
三
椶殿巍巍西内中,御筵箫鼓奏薰风。诸王驸马咸称寿,满酌葡萄饮玉锺。
[钱注]张昱《辇下曲》:“国戚来朝摠盛容,左班翘鶡右王封,功臣带砺河山誓,万岁千秋乐未终。静瓜约椶殿西东,颁宴诸王礼数隆,酋长巡觞宣上旨,尽教满酌大金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