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憔悴花容只自知,番思娇小入宫时。经年不识东风面,蹙损春山为阿谁。
四十三
小楼春残杏花寒,象鼎烟销宝篆残。情思不欢梳洗懒,半偏云髻倚阑干。
四十四
年年避暑出居庸,北望滦京朔漠中。经过缙云山水秀,吴姬疑是越江东。
[钱注]柯九思《宫词》:“黄金幄殿载前车,象背驼峰尽宝珠。三十六宫齐上马,太平清暑幸滦都。”
案:避暑,元帝巡幸上都为清暑上都。清暑之地,不仅上都,尚有东西凉亭、察罕脑儿等处。蒙古人惧炎热,张德辉《边堠纪行》云:“大率遇夏则就高寒之地以避之。”上都,沍寒之地也。
居庸:即居庸关也。出居庸关即北幸滦京也。上都濒滦水之阳,且为阙庭所在,故亦名滦都。是故元诗人杨允孚咏上都之诗百首,即名《滦京杂咏》也。清之热河避暑山庄,亦有滦京之称,此朝鲜文人柳得恭之笔记名《滦阳录》之故也。居庸见燕京八景注。
缙云:缙山县也。周伯琦《扈从诗前序》云:“缙山县,缙云氏山下,地沃衍,宜粟,粒甚大,岁供内膳,今名龙庆州者,仁庙降诞其地故也。”此地在《元史.地理志.龙庆州》条:“唐为妫川县,金为缙山县。元至元三年,省入怀来县,五年复置,本属上都路宣德府奉圣州。二十二年,仁宗生於此。延佑三年割缙山、怀来隶大都,升缙山为龙庆州。”因仁宗生於该地,故仁宗即位後建行宫於此。《元史.英宗纪》:至治元年,“作行殿於缙山流杯池”。可知此地颇有宫殿式建筑物。至於云州,则《元史.地理志.上都路云州》条:“古望云川地,契丹置望云县,金因之。元中统四年,升县为云州。……至元二十八年,复升宣德之龙门镇为望云县,隶云州。”云州亦有行宫,见柳贯《上京纪行诗》:“几驿云州避暑宫。”云州有寺,见《元史》卷一三八《马扎儿台传》:“仁宗尝建寺云州九峯山,未成而崩,马扎儿台以私财成之。”云州附近似多暴风雨。《元史》卷一三八《脱脱传》:“帝尝驻跸云州,遇烈风暴雨,山水大至,车马人畜皆漂溺,脱脱抱皇太子单骑登山,乃免。”《元史》卷二○二《释老传.胆巴传》:“成宗北巡,命胆巴以象舆前导。过云州,语诸弟子曰:“此地有灵怪,恐惊乘舆,当密持神咒以厌之。”未几,风雨大至,衆咸震惧,惟幄殿无虞。”乃贤《金台集.上京纪行.龙门》诗注云:“元统间,知枢密院事都剌帖木儿过峡中,见二羊鬪,顷刻大雨,水溢,姬妾辎重皆为漂溺。”
山水秀:每岁元帝北巡,东出而西返,东出即以黑谷辇路赴上都也。此道中之山水以缙山、望云一带最为秀丽。周伯琦《扈从诗前序》曰:“州(龙庆州)前有涧,名芗水,风物可爱。又明日入黑谷,过色泽岭,其山高峻,曲折而上,凡十八盘而平地。遂历龙门……至沙岭,凡三百一十里,皆山路崎岖,两岸悬崖峭壁,深林复谷,中则乱石荦确,涧水合流,淙淙终日,深处数丈,关有桥,浅处马涉颇囏。人烟并村隖僻处二三十家……山路将尽,两山尤奇耸,高出云表,如洞门然,林木茂郁,多巨材。近沙岭,则土山连亘,堆阜联络,惟青草而已。”其《纪行诗》有云:“缙云山独秀,沃壤岁常丰……谁信幽燕北,翻如楚越东.”袁桷《望云州》诗:“望云州里松花白,金阁山前木叶丹,驻马摇鞭游不到,还家写作画图看。”虞集《题滦阳胡氏雪溪卷》序曰:“去年予与侍御史马公同被召出居庸,未尽东折入马家瓮,望缙山,度龙门百折之水,登色泽岭,过黑谷,至于沙岭,乃还。道中奇峯秀石,杂以嘉木香草,辇道行其中。予二人按辔徐行,相谓颇似越中,但非扁舟耳。适雨过,流潦如奔泉,则亦不甚相远。郭熙《画记》言,画山水数百里间必有精神聚处,乃足记。散地不足书。此曲折有可观。恨不令郭生见之!”以江南人周伯琦、虞集赞缙云一带颇似越中,足证该地风景美丽。
吴姬:当指元宫女之江南籍者,从顺帝北巡,惊燕北风光明媚也。
四十五
鬼赤遥催驼鼓鸣,短檐毡帽傍车行。上京咫尺山川好,纳鉢南来十八程。
[钱注]张昱《辇下曲》:“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国老手罏先引导,白头连骑出都城。”周伯琦《扈从诗序》曰:“国语曰纳鉢者,犹汉言宿顿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