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统一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战国时代的各个诸侯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独立,每一个国家都发展成为一个文化的和经济的社会单元,各不相同。故而,统一后的大秦帝国有许多问题显现出来:
原赵国人在本国偷了别人一块钱,可能被判流放,如果他在秦国偷了一块钱,可能被判枭首,这是不同国家的法律造成的不同结果;原楚国人写出的字原赵国人根本不认识,导致两国人交流上的困难;原赵国人使用的升斗和齐国人的不同,导致交易无法达成共识;原燕国的里程和原魏国的不同,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时有发生;各国的车辙尺寸各不相同,原韩国人使用的车辆只能在本国行驶,一出过境后就寸步难行。
这些情况虽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事关百姓日常生活,故而嬴政决定把这些内容全部划一。由此,著名的“人同伦、车同轨、书同文”的统一措施在秦国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
其一,统一法律。
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在秦始皇统一之初,各项法规制度处于极端混乱状态,李斯作为当时的法学顾问深知其害,向嬴政提出了“法令出一”的建议,嬴政也正有此意,就颁布了统一的法规。做到这一点很简单,秦朝以峻法而闻名于世,大秦的法律都是现成的,只将秦律颁布于全国,这样法律就统一了。
其二,统一货币。
秦统一之前,各国的货币多种多样,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齐、燕、赵等地使用刀币,魏、韩等地使用布币,楚使用郢爱,秦使用圆钱。如何统一呢?也十分简单,只要将原秦国以外的六国货币废除,一律使用秦国的圆钱作为统一货币。
其作用显而易见,省去了许多换算货币的麻烦,方便了各地的商品交换。此种货币制度一直沿用到期末,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其三,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之前的度量衡也较为混乱:秦国升、斗、斛为单位,魏国以斗、钟为单位,齐国以釜、钟为单位。一个统一的国家,必须对这些进行标准化管理。为此,嬴政下令:把商鞅变法时所立的秦国度量衡标准推行全国,作为标准器具。即,度为寸、尺、丈、引;量为斗、升、斛;衡为以10钱为一两、16两为一斤、120斤为一石。
其四,统一车轨。
战国时期的车轨不一,道路的宽度不同,给统一后的交通带来诸多不便。嬴政下令统一全国车轨,大车的两轮之间宽六尺,凡不合此标准的车辆不准使用。这对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有一定作用的。
其五,统一文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今天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文字,应属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这种文字刻在兽骨或龟甲上,主要作为占卜、祭祀之用。不过这种文字已很成熟,已经具备了后世汉字的各种造字方法。后来的西周大篆体文字,就是这种文字的延续和发展。大篆体文字形态优美圆润,字画复杂,体现了贵族们唯美主义的追求。但是,自从“礼坏乐崩”之后,各诸侯国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首先是西周大篆体文字在各国发生了情况不同的变异;其次,文字摆脱了唯美主义的色彩,走上了实用、简化的道路。到了战国时期,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了。
秦一统后,嬴政任命李斯主管此项工作。李斯处理此项工作当然很在行,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后来简化为隶书),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发动,对文字所作的第一次改革,使原来复杂的文字变得灵活起来。
文字统一后,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就是嬴政统一文字的功劳。
一个国家的统一,远远不是版图的简单拼凑,最核心的是对国家的高度认同。而联系个人与国家之间最具生命力只能是文化。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只要文化相同,每个人就有了最好的身份证。在这个国家里,可以有闽南话、有粤语、有东北话,但我们只有一种文字——这就是秦朝留给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遗产。
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文字,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之内,可能会有多个国家存在,当今世界之欧洲就是很好的例子,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大,人口是7.3亿,却由44个国家和地区组成,讲着英、法、德、意、西班牙及葡萄牙等29种官方语言,给欧洲各国的交流平添了不少麻烦,怪不得今天的欧洲国家要成立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这样的工作,秦始皇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在中国做了,说明我们的祖先的智慧是何等的伟大与不凡!
以上这些措施,是对当时千百万人习惯的重大变革,而嬴政在十年内就胜利完成,充分体现了其帝王的雄才和魄力。
嬴政建立的帝制机构和各种统一制度,使中国在2000多年前成了世界上疆域最大,文化水平最高的统一国家。在此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迅速发展,居于世界前列。华夏民族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民族,这同嬴政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嬴政的大秦帝国已经如硝烟一般散去,然而,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存世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