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历史上一切专制帝王一样,最关心的是自己死后的去向,如何为自己建筑一座来世能够继续纵情享乐的地下宫殿。为了超越前人,并使后人仰视、达到无人企及的高度,他要修建一座与众不同的陵寝,以体现他这“千古一帝”的伟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一座空前绝后的骊山墓开始兴建了。
  秦始皇即位称王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46年,当时秦始皇仅14岁,但他的陵寝工程就已经开始了。有人也许很奇怪,一个14岁的少年,离死亡还远着呢,何必这么急于修筑自己的陵寝?
  原来,在那时,帝王生前为自己修建陵墓是一种时尚,而且还有这样的说法:陵墓修得越大,越显示出帝王的威风,修陵的时间越长,预示着主人会长寿。如此看来,嬴政刚即位就为自己修陵寝就不足为奇了。
  从嬴政继承王位到22岁亲政,这期间是8年的时间,修陵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即便在遍地烽火的统一战争进程中,这项工程也没有间断过。天下一统后,修陵的事就更得到嬴政的重视了,他特命李斯主管这一工程。
  给皇帝办事,李斯可不敢稍有懈怠,他从各地强行征调70万刑徒,专攻秦始皇陵的设计与营造。
  结合现有的史料和最新考古发现,可以得知这一陵墓的设计意图:地下陵墓的设计基本上是地上咸阳城以及咸阳宫的翻版。从这一构想可以窥见嬴政的真实想法是:死于地下仍然可以享有人间所享有的一切。
  据考古发现:皇陵上的封土和地宫象征咸阳宫,地面上的两重土城垣象征咸阳的内城和外城,外城东侧的兵马俑坑象征象征京城的宿卫军。马厩坑象征京城的宫廷厩苑,封土西侧的锏车马坑象征皇帝的车驾,西内城垣之间珍禽异兽坑象征皇帝的苑囿,封土北侧的寝殿象征皇帝起居用的正寝,陵园内的便殿象征皇帝休息用的便殿。
  嬴政将他生前的一切都搬至地下,这样的地下大工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陵墓一直修建了30多年,直到嬴政死后,这一工程才落下帷幕。
  秦始皇陵墓名为骊山陵,因坐落于骊山脚下而得名。坐落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当时建造此陵墓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由于年代久远,史书的记载也很凌乱,这里只能选取几个特写镜头,以期能够对当时的情况加以再现。
  在这项工程中,皇陵的上方是土方工程。按设计,陵应“高数十丈,周迥六七里”,这俨然是一座用土堆积起来的人工高丘。据《水经注》记载:
  鱼池水出骊山东,本导源东流。后始皇葬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为了取土,数十万刑徒在寒风雪雨中一锹一锹地把土挖出,然后又一挑一挑地把土运到陵上,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秦始皇陵逐步成形,在取土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大的人工湖,可见其工程量之大。
  皇陵的下方则需要石方工程。有人说,骊山脚下不遍地是石头吗?可以就地取材吗。当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现代地质调查资料表明,骊山陵的建筑石料都是从甘泉口运到骊山的,甘泉口位于今陕西省淳化县附近,这就说明了到甘泉口开采石料需要北渡渭水,再兴师动众的运往骊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骊山脚下的石料开采困难,并且难于加工打磨,而甘泉口的石料则开采方便,容易加工,材质优良。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到甘泉口运石料了。
  另外,在骊山采石也可能会影响地脉等情况。无论出于哪种原因,最为受苦的就是广大劳工了。在秦始皇陵东南二里,有一块形似巨龟的“佷石”,在历代的风风雨雨中保存下来。据说当初采运此石,准备把它放置在骊山墓上,但此石高一丈八尺,周围18步,实在沉重异常,无法搬动它。这位自以为无所不能的皇帝,只好在困难面前低头,把“佷石”遗弃在这里,成为秦代暴政的—个历史见证。
  那么,这座皇陵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只能根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了解个大概,书中说:
  陵深足足穿透三重地下水,铸铜为外椁。陵寝内建有宫殿和百官的模型,放满了皇帝生前喜欢的珍奇宝物。并命令能工巧匠作‘机弩矢’,只要有人敢于偷入墓穴.就会被它射杀。陵寝内的地面还灌以水银,用之塑造出百川、江河、大海的宏伟景观。然后凭借机械的力量让百川、江河、大海运动起来。墓顶绘制的是宇宙全景。地面呈现出人间万象。墓中点起人鱼膏的长明灯,为皇帝驱走永远的黑暗。
  1974年,在骊山陵外城之外东北,发现了秦兵马俑陪葬坑,藏有七八千具陶兵陶马组成的地下兵阵,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被视为世界一大奇迹。其实,那仅仅是骊山陵的一个角落里的殉葬品而已!
  除了作为陪葬的秦俑之外,陵园以秦始皇墓为中心,包括一系列建筑:如内外两重城垣,共有10个城门,外城4门,内城6门;内外城四角均有角楼;几十座珍禽异兽陪葬坑;百余座活马陪葬坑;数十座陪葬墓。也发现了100多座修建秦始皇陵时丧生的修陵人的墓葬,……
  假如,有朝一日我们能够进入这座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骊山墓中一游,那将使我们对这位前无古人的专制帝王有个更深的了解。
  无节制的广建宫室,大造皇陵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仅骊山陵和阿房宫两项工程就长期占用70万刑徒及大量工匠,其人力消耗甚至超过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的人力总和。
  在今天看来,所有帝王陵墓工程都是靡费民脂民膏之举,其现存的文化遗产价值与评价当时的帝王是两回事。在当时看来,帝王修建陵墓是理所当然的事,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这类工程就合理合法,这一观念也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同。但是,嬴政的骊山陵显然超出了限度,无论用什么尺度衡量都是骄奢淫逸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