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行给嬴政带来了莫大的希望,回到咸阳后,嬴政最大的牵挂就是徐福是否找到了仙药,一年过去了徐福还是杳无音信,嬴政在咸阳呆不下去了,他要再到东海看一看。于是,第三次巡游有开始了。
公元前218年秋。
这一日,乌云满天,秋风乍起,秋叶飘零,官道上积满了黄叶,预示着黄河两岸的秋天来得特别的早,天地一片萧杀之气。
大秦帝国的车队眼见已经来到了博浪沙,这些车队的某一辆车中,坐着求仙心切的嬴政,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在密林深处,两个刺客正在等待着他的到来,找到合适的机会给他以致命的一击。
策划这起谋杀的人张良。
张良出身于韩国的名门望族,其父祖父开地、父亲张平,相继担任过韩国的宰相,历侍五代君主,可谓出身显贵。
张良与其他出身贵族的子弟不同,自幼就有着远大的抱负,并且勤奋好学,以复兴韩国为己任。然而,天不遂人愿,嬴政平定六国,统一天下,粉碎了张良施展抱负的舞台。
张良把理想得不到施展的仇恨加在了嬴政的身上,他决定寻找机会,除掉嬴政。有一件事很能说明报仇之心之急切,他的弟弟因为悲愤于国破家亡,吐血而死。张良为弟弟收尸后,将棺木置于荒郊,没有埋葬就离开了故乡,意在将来用嬴政的死讯来祭奠弟弟,再为其下葬。
自此,张良开始了闯荡江湖,四海为家的生活,他本是一介书生,并不精通刺杀之事,为此,他不惜万贯家财,广交英雄豪杰,以期能够找到刺杀嬴政的合适人选。
淮南有位名为沧海君的贤者,此人家境殷实,乐善好施,收留了许多奇人异士,因而名声在外。张良前去拜见,并且诉说了心中所想,沧海君感动于张良的义举,决心助张良一臂之力,向他推荐了一位力能据顶的大力士。
大力士与张良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决心与张良共同完成这一使命,两人经过周密策划,决定在嬴政巡游的路上动手。
在得知嬴政东游的消息后,张良花费重金弄到了嬴政巡游的路线图,经过仔细研究,二人决定埋伏在博浪沙。
古代的博浪沙是一片丘岭地带,山上荆棘丛生,沟壑纵横,人烟稀少,异常荒凉。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大力士提着一把重120斤的大铁锤,和张良提前藏在了荆棘丛中。
不多时,远远看到浩大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见此情景,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始皇的车队到达。
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
等车队走近,张良一声令下,力士的大铁椎凌空飞出,只听咔嚓一声,中间那辆最豪华的车子被击得粉碎。在这突然的袭击下,车队乱作一团,停止了前进。张良见击中目标,心中大喜,然而,此时禁卫军高喊着捉拿刺客向他们的藏身之地扑来,二人赶忙向密林深处逃走。
此时,张良还不知道,被大力士击中为副车,嬴政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看来只能让张良空欢喜一场了。
嬴政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想到这些,他不仅大为恼怒,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务必把凶手缉拿归案。可惜,直到他死也没能知道凶手是谁。凭着秦帝国滴水不露的法网,怎能让如此重要的人犯逍遥法外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张良的行动得到了广大痛恨秦暴政的民众的支持。秦法再严密,对藏在民众这个海洋中的张良,也无可奈何。
张良击秦未获成功,便隐姓埋名,逃到下邳去了。他到下邳后,拜黄石公为师,勤奋学习兵法。后刘邦起事,他投奔了刘邦,成了刘邦重要的谋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嬴政的情绪一落干丈,对巡游的事情已没有多大兴趣了。他本想打道回京,不再前行。但在群臣的劝慰下,还是勉强走到海滨。在之罘山,他故地重游,让李斯又搞了篇铭文,刻在之罘山上,为自己歌功颂德。
回来的路上,嬴政又登上琅邪台。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找不到上次来到这里的快乐感觉,他只好取道上党返回咸阳,结束了这次极不愉快的旅行。
嬴政没有对这次行刺进行认真总结,更没有认识到:张良的行为是六国遗贵对亡国的抱怨,也是百姓对大秦苛政的呐喊。这是人民渴望仁政的呼声,只可惜,此时的嬴政已经听不清楚,他也不愿听清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前那位秦国百姓眼中的明君已经变了,变得听不进任何反对的声音。他不但对自己的暴政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公开与民为敌,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