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于来世者。以非常故。虽念念灭。无失怀故。当作佛者。于受记时。未得作故。所化根机。当成觉道。后当满故。号释迦牟尼者。佛眼明见。无错谬故。会须自然灯。即得成佛。看他然灯。无有是处。会须自照。何以故者。征也。若全无佛。落断灭见。未曾审如来。是义故如来者。如诸法义。即如来故。是何勿义。举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者。释也。十号号人而不号法。法无名号。不可与记。即诸法如义者。是如诸法义。西方语法。与此不同。遂令译者到智。其义法有何义。令如来如应知诸法。有不动义。喻草束取。亦不生嗔。不取亦不生喜。
若如是见解。即得成佛。得作心。觅佛得无。举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斥妄也。言有所得。非如来故。从此以下。显真。看举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真也。知无所得。即如法故。如来有法得无法得。举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者。令住也。于所得中。离二障故。法则无实。不可得故。智乃无虚。称法知故。此结人如法。一切法是佛法不是举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摄法属人也。一切众生。三乘圣者。但有法忍。未有法智。所以不成佛。实知诸法。非彼有故。唯诸如来。住成自性。同有法智。已超法忍。有如实智法。是佛有知一切法无实即得成佛。恐众生一切法理。觅佛去遮却。举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者遮也。言所言者。非佛法也。不依言而取法。故知。一切法离言性故。是故名一切法。所言一切法。是言一切故。离言非一切。是施设处施设处者。一法即是一切法故。此第一菩提果了诵曰或复曾修戒定惠。
不知诸法本元由。妄执我见。以为真。所作违于无我理。以违利故名颠倒。还被业知之所牵。常生三界牢狱中。纵得生天。不脱苦。从此第二法身果。文有三句。先举初文。举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者。如来密言也。从此善现说。看举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者。入真也。不被三界缠缚。解脱。是如来身。智惠是如来身。具一切智。是如来身。从此以下。菩萨证得大身无。举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者。如来类明也。菩萨亦尔。证得大身。菩萨若为化众生。举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者。菩萨有此相者。非净果也。菩萨虽度众生不立众生相。菩萨说法。不立说法相。
喻女官着衣女官立少许相得无。何以故者。如来自征也。从此以下释。看举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者。义释也。无一定法。名菩萨故。但岂方便教化众生。故名菩萨。据何勿道理。不立众生相。举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受者。法自无我。何得名人。上来诸文不同。法身果了。次释净土果。文有四句。谓立征释结。先举初文。举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者。立也。或者疑云。菩萨有此二相。非真菩萨。若菩萨。庄严佛土。在何以故者。是征句也。征竟也释。看举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者。即是释句。遮增益也。是名庄严。遮损灭也。心净则佛净土净。妙境者净土是也。但修菩提。即得于此生长。从此以下结。看举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
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者。结也。离妄想相。得真知故。瑜伽论说。菩萨有五功德。又五希奇。疏文广释。上来诸文。不同。净土果了。以下当释功德清净。于中有四。先举初文。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于功德清净中有四。一眼智清净。二身相清净。三境界清净。四心行清净。此四清净。摄一切净。是第一问也。问敬也。举。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者。是菩提随俗答也。如来有肉眼。无障隔处。见者。是肉眼见。此言见者。非正见也是第六意识生分别故第六识者。心是也。法花经云。应以种种身得度者。即现种种身。而为说法。此下第二问如来有天眼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天眼不。有二。具在疏中。问敬也。举。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是第二答也。第四禅者。五净居天是也。天眼者。亦以肉团为体。发光见色。法花经云。
若能受持读诵。见障外色。此名现世见。从此第三问。有惠眼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惠眼不。是第三问敬也。举如是世尊。如来有惠眼。是第三答也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观察决择。称之为惠。喻大圆镜智。种种皆见。从此以下。第四问有法眼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是第四问敬。问敬也。举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是第四答。眼者是勇泉义。证济一切。故名勇泉。泉水不分别。一切众生自分别泉水。喻海水盘理。着盘理。海水碗理。着碗理。海水。水皆一等。器有差别不同。水皆一等。从此以下。第五问有佛眼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是第五问。问敬也。举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是第五答也。以前诸文。皆有遮立。何为此文。何不遮邪。
此文是第一义谛。所以不遮。从此以下。释智清净有三。先举初文。举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从此以下。须菩提答。举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此第三问恒河中有多少沙。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从此第四答。看举。甚多世尊此须菩提问。释迦答。看举。佛告须菩提。尔所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者。种难计故名若干从此以下。显能知举。如来悉知者。此显能知也此下两征两释。作何勿心想何以故。是初征也从此以下。释迦分疏。知众生心无。举。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者。贪嗔邪见心取。作罪者发者。不简不信者。简却为勿妄相颠倒所以者何是第二征也。第二释。看举。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者。三心之中。是何心造罪。过去心已过。未来心未到。现在心不住。何须一一妄岂执着第三赞染生信相中有三。先举初文。举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以是因缘。得福多不。从此须菩提述答。
看举。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者。第二述答也。何勿是多。举。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者。此释成也。三事不空者。见乞人。见财勿见。自身施。此不空三事。体空者。不见乞人。不见财。勿不见自身施者。此三事体空从此眼智。有两问答。先举初文举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问敬也。答。看举不也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色身不是如来。何以故者。欲明义也。从此明。看。举如来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者。由身不具。令身阙故第二如来可以诸相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是第二问也如来不可诸相见。不也世尊。以理正答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征。征敬也。举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者。文势同前。义准可知无劳广释。上来诸文不同。身相清净了。次下释境。清净相中。有两三个征诘。先举初文。举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念。我当有所说法者。遮彼所有。佛无此念。不应谓故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者。莫作谓如来作是念也何以故。征其遮意。从此以下。征遮意。看举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释遮意也。
谤佛即有罪。不解即无利。已遮妄计。须教实解。解即有益。无谤罪故从此以下。示现正义。看举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法不受教。众生受教。佛为众生。随根异说。根有种种。说亦如之。上来诸文不同。境界清净了次释心行清净。文有四。先举初文。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邪者。如来显说中。有四字句。一印成二出体。三立法。四遮。从此无印。看举如是如是者即也。印敬也。从此成。看举须菩提。我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成也。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从此出体看举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出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