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痓,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府,即愈。
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榖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师曰:五藏病各有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为难治。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夫风病,下之则痓,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痓。
夫痓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痓病有灸疮,难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痓,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痓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朮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朮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朮(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朮(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朮附子汤方
白朮(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朮、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朮(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