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隔绝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世界,在南与北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景,要说有甚么能一眼看清的差异必定以植披的景观莫属。南方有水气自海上来,因此呈现郁郁青青之景,但过了山顶雨势渐弱,到了北面水流只能到山脚形成一些小水滩。可即使是这些小水滩本来也曾经孕育沼泽,只是水多人聚,草多马群,导致此处草木逐渐枯萎。又水源地乃北方战乱之根源,更使这北方难得的水草丰美之地成了人兽勿近之处。
而凡为人皆有盲点,看事情难以看全貌,毕竟没有谁能同时见到自己的前与后,就算是北方人亦然。因此在第二次北方人入侵之前,日生便预测到北方人的后勤战术会用上此地。他认为北方人这次为了应付己方的焦土战术必定会仰赖后勤,而不完全是上一次的掠夺战。而且北方人拉拢商人的做法最后会失败,因为他们无法给商人该有的尊重,因为商人追求的事物并不仅止于利益,更多的是从利益而来的权与名,这些是北方人给不了的。
关于商人的倾向这件事由日生来说特别有说服力,因为他是乌尔联邦驻外商队的总管理者,对于商人的思想自然清楚。更进一步说,北方人进攻人数众多,需要的运补自然是大型商队才能完成,而大型商队又是最符合他所侧写的商人种类,所以后勤不会由商人负责,还是必须由北方人自己来处理。
对商人看法日生与军队所看法相近,但在看待对方的补给战术上却有出入。军队所认为对方吸收的凑的经验,应该会采取乌尔联邦传统的补给战术,也就是补给线战术,因此乌尔联邦的战术也应该倾向斩断补给线的作法,然而日生却另有想法。
日生认为军队所的想法忽略了骑兵本身的灵活性与马匹的载重量,加上补给线战术需要用到大量的部队进行补给,这需要许多步兵,但北方人的步兵多数在凑手上,凑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指挥权。而且补给线必须定点定量,北方人式的游击与掠夺战术根本无法配合。
比起补给线,日生认为补给点,也就是补给仓库才是北方人的做法,加上他们能够迅速展开的作战网路,有意无意加大防御纵深,增加了南方人进攻的难度,所以他们的仓库一定会在距离南方很近的地方。
军队所与日生不合,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在多次合作后双方的关系逐渐缓和,加上军队所中移民人数增加,不少人这次选择尊重日生的想法。最终由早归裁定军队所准备切断补给线的作法,而日生则往东边去布置对抗补给点的做法。
对于这作法两边都不慎满意,因为资源是分散的,但最终鉴于日生在东边较有号召力,军队所没有办法完全动用东边的力量,所以选择妥协。同时,日生也开始为了北方人布置补给点的位置伤脑筋,因为北方人移动位置相当广,无法确定他们会在何处设立补给点──有可能是在北方要塞以东,也可能是北方要塞以西的山岭后方。
因为有两个地点适合,所以日生无法确定对方会选在何处,所以借力使力执行了两件事──安渚区的政治纷争与商人往东探勘。安渚区的政治纷争不是甚么大事,只是为了突出安渚山城的存在,让北方人对西边的山区有所忌惮;而商人往东探勘则是为了让对方相信己方对东边还没有足够的开发,藉此使对方将补给仓库安排在东边的山脉后方的机会大增。
最后,在北方人自以为己方能够南侵,南方人却不会攻击北方的盲点之上安排一支部队,也就是稗安的部队作为主力,以此去侵剿对方疏忽大意的后勤部队,以求得于这场战争中足以作为转捩点的反击时机。
接受日生亲自委托,稗安成为了东边那隐密基地的指挥官,现在正带着部队在山岭之间潜行,准备给北方人来场想都没想过的惊喜。
“敌人的位置已经查清楚了?”
“是,跟预测的一样,就在前方。”
“是吗,那么依照计画行事,不要紧张,出了纰漏也要冷静,好!开始行动!”
隐藏于树丛中,稗安带着的部队已经发现了在大后方一脸无聊的北方人部队,他们绞紧弩弓,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