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回京交旨,永乐在文华殿召集近臣议事。三宝奏道:“臣率水师大军大军抵达倭国,倭国上下无不惊惧臣服。但即便如此,其不臣之人仍未死绝,所以臣派靖海军一部,留在倭国京都,监视其动静异常。”
永乐道:“这事办的好,倭人处于海外偏远地方,野性哪能短期驯服?若是他象朝鲜一样与我国接壤,朕早就给平了他。唉,远就是远,以后多加防着他点就是了。不过你这一功,可保我东海海面五十年平静啊!”
三宝又奏道:“臣此次出行,来往上千里,船只在海上如履平地,可抵大风大浪,果然是好船。”
永乐道:“嗯,那个造船图册果然是至宝,要好好保藏。还有咱们的最后四艘巨船还有几个月就造好啦,到时候你就下南洋去吧!”
三宝道:“难道还没有建文的下落么?”
永乐叹道:“是啊,李挺他在国中找了大半年了,各省各地都走遍了,都毫无踪迹。看来他是很的跑到海外了,朕看不到他真人是放不下心的。还有一事,朕要听听你俩的意见。”道衍师傅也在侧。
永乐道:“现在江山大定,各地反军都已平定,有的大臣就上本奏请诏立太子,以固国本。朕子有三,高燧年纪还小些,性格暴躁,先不考虑啦。高炽和高烯你们看怎么样?这两个孩子让我委实难决。”
道衍知道历朝储君之位争夺甚烈,被卷进去就没有好下场,这也是皇家秘事,不好参与。虽然皇上极是崇信自己师徒,但这等事还是少惹为好。万一以后不知哪个皇子登位,知道自己今天的言语,可就大祸临头了。于是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何必急在今日?两位皇子皆有所长,立哪位都可把陛下的功业发扬光大。”
三宝怎不知道争储之祸?也不敢妄言:“皇上,我师傅说的是,大皇子仁厚,二皇子勇武,都可治理天下。皇上决断也不要急在一时,可以再多考察一段时间么。”
永乐抚须点头:“高炽和高烯都立有大功,从这一点上不好取舍。性格上来说,高烯随我多些,喜欢征战,高炽随皇后多些,喜欢读书,也不好分哪。可高炽有一点让我心里硌得慌。那就是他的腿上痼疾恐怕好不了了,如果万一以后做了皇上,这个形象有点,有点……姚先生,你不是说过,建文头脑偏颇,不是人君之像么,被你言中了?”
三宝和道衍都是跟从高炽出身的人,心中实在指望永乐立高炽为太子,但又不敢明说。道衍道:“陛下,治国是靠君心,可不是靠形象。当时臣那样说法,是为坚定陛下之心。自古以来,人君哪都是完形?始皇帝为鸡胸,可功业有谁能比?请陛下不要再想这点啦。”
永乐微微点头,可心中还是有点小疙瘩。道衍又道:“陛下,臣以为,大皇子的痼疾治愈之希望还未完全断绝。臣听说,在乌斯藏地方,有一个哈立麻法师,有道术,能生死肌,肉白骨,想必能治大皇子的腿疾。”
永乐奇道:“有这等事?他有这么大的本事?派人去请他来,如果他能治好高炽的病,朕就封他为国师。”
道衍又道:“陛下,这个哈立麻法师的师傅是南加巴赞卜,曾在洪武年间来朝,其师的法术高强,太祖赐封他为佛宝国师。想必他的法术也不错!”
三宝道:“皇上,乌斯藏在云南以西,听说那地方都是高山,路途隔绝,山口一年之中有半年被风雪塞住,平原之人到了乌斯藏内地,皆呼吸困难,头脑发昏,不能负重。若要派人去请,非要身体好不可。臣愿保举臣的大哥侯显前去。”散朝后,永乐命侯显准备礼物,挑选伴行僧人,前去请哈立麻法师不提。
永乐又宣内阁大学士解缙与杨荣等觐见。杨荣奏道:“近半年来,北方鞑靼流寇,并瓦剌一共犯边二十余起,骚扰北疆,边民苦不堪言,请陛下度之。”
永乐眉头一皱:“这个鞑靼怎么出尔反尔?前以对我称臣,现在又来骚扰?”杨士奇道:“皇上,鞑靼受瓦剌欺侮,其流兵败将无处可逃就想往关内避,经常与守军引起摩擦,而那瓦剌人垂涎我关内富庶,也趁机侵袭,所以北疆不稳呵。”
永乐唔了一声,想了片刻,对三宝道:“三宝,你怎么看?”
三宝道:“蒙古游骑,骚扰起来不胜其烦,若想根除,边疆须常备大军,深入其腹地剿灭才可以,否则对方修养一阵,像野草般又疯长起来了。可我明军大都在应天周围拱卫京师,哪有什么多余兵力戍卫北疆?就算从应天调兵,等赶到山陕一带也就晚了。除非国都迁到长安或北平,那样,数十万精锐京军随时可守可攻,对蒙古人的威胁才大。”
杨荣急道:“你这是胡闹!国都怎能妄动?有伤国家根基不说,单只把国都迁到敌军兵锋之敌就是危险万分,此法万万不可。”
三宝为何说出迁都的话来?原来永乐与道衍计议多次。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要解决这北疆安稳问题,正如三宝所说。二来就是,北平为永乐的龙兴之地,根基稳固,不像应天,建文的旧臣颇多,对永乐不满的大有人在,靖难后流窜的余孽在南方活动的还有不少。三来么,永乐听道衍分析过中国风水,这西北为生旺之气所在,在西北建都可延长国祚,历代以来,都是国都在北的国家强大,国都在南的容易衰败。道衍又点出,建文也是在南方定都,结果如何?有此三点,永乐大动心思。三宝从师傅处获悉此秘情,今日先挑个头,看看众臣之反映。
永乐道:“杨荣别急,三宝这只不过是个提议,开阔大家思路而已。你有什么好法子没有?”杨荣支吾不能对。
杨士奇道:“国都选在金陵,是太祖所定,不能妄改,万一迁都,恐怕伤及南方朝臣的心啊。史上如汉朝国都从长安迁到洛阳,晋朝的迁都,都致使国势不振。皇上请慎重考虑。”此言确实持重。永乐点头赞同。
众人中解缙甚是聪明,隐约明白永乐所想,于是道:“汉、晋两朝国势衰落,乃是人为,非迁都之过,国都当然要选在重地、要地。太祖在时,也曾有过迁都的念头,本在凤阳营造新都,后来终究觉得凤阳风水不佳,地方偏僻,不是建都之所。臣以为,西安或北平,都是建都佳所。不过西安自唐以来就不再建都,王气已衰,不如北平好。北平单论地址,北靠燕蓟,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南控中原,实在是一等一的好地!何况,前元大都为大匠刘秉忠规划,布局和搭配妙绝。若要迁都,可省却不少筹划力气。”
此时,户部尚书夏良吉道:“营造新都,安置新人,这笔花费可是为数甚巨啊,现在国库空虚,打仗的花费都不够,哪有什么闲钱建造新都?”
永乐哈哈一笑,见两方引起争执,忙道:“众卿别争啦,这不过是三宝一句话给惹出的风波而已。但不失为一种想法,可以听听。今日就议到这里,朝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