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已经走到最后一个季度,直接导致方舟计划诞生的那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继续它那在宇宙中的漫长旅行。而那批未派上用场的亿吨级核弹也继续深藏在发射井中,静静等待着自己未知的命运。
在小行星擦过地球之前,谢笠和凌宇这两位陆军二级上将给凌云和谢韫办了一次简单的婚事,而谢轩也在种族繁衍的使命下低头,与他那交往了一年的恋人登记后搬进了新的住所。在这极其危险的一年里,基地群内的大批单身成员携手组成新的家庭,为人口增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时间继续前进,电子日历的数字在不知不觉中跳到2016。在关于未来作战的那份报告中,谢轩曾引用英国核专家的结论,认为到2017年前后,大部分地区的核辐射将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现在,基地外的无人探测器证实了这个推测,预计到2017年春,无人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内,除了几个核污染严重的区域,其余区域的辐射量已经降低到可以执行“九鼎”计划的程度。
综合任务部队的地表装备也随之登场。在载具选择上,舍弃了需要复杂维护的直升机,部队选择了机动性高、维护相对简单的山猫型军用越野车。全部采用小型核裂变发电机的车辆不但无需加油,还减少了动力系统的组件,简化了维护工作。车体外壳覆盖了厚重的纳米防弹板,即使是.50重机枪,也难以穿透这层护甲。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解决了清洁、卡弹与自燃的问题后,无壳弹技术也步入成熟,正式投入实战。无壳子弹不仅可以使携弹量大大增加,还节约了昂贵的铜材,降低了子弹的成本。配合无壳弹技术而研发的发射药和新口径子弹,也使新式小口径枪械的威力和精度相比传统的5.56mm有壳弹枪族有了一定的提高。第一师在2013年全面换装了Z12这个枪族,在使用过程中官兵对它一直赞不绝口。
更重要的革新是全自动瞄具。配合弹道计算机技术的新型瞄具,可以在瞬间将距离、射角、风速、湿度、温度、瞄具归零值、弹药类型等等影响射击的因素在处理器中运算完毕,从而标出理论上的弹着点。如果开启MOA指示,可以在弹着点周围看到一个圆圈,表示弹头可能会命中圆圈中的任何一点。瞄具还可以配合头戴式显示器或头盔瞄准具使射手远离危险,自动修正功能会在任何姿势下将正常影像传给射手。即使倒置举枪,射手也能看到正常姿势下的画面。
防护方面,综合纳米管和液体防护概念的新型防弹服使传统的枪族遭受着严峻考验。覆盖全身的防弹材料让旧式小口径步枪面临失业的危险,而重点保护的躯干部位,可以抵挡住装有标准军用穿甲弹的M-14型步枪在任何距离上的射击。原本防弹能力较弱的头盔也因为新材料的应用而增加了防护能力,M-16A4步枪发射军用标准穿甲弹时,在有效射程内无法击穿新式头盔。这种新式全方位防弹服重量合理,穿着舒适,而且保质期长,受到第一师官兵的一致喜爱。在那次基地突发变异人疫情中,数千名作战人员因变异人的牙齿无法咬穿防弹服而幸运地从死神手中逃脱。
装备精良的综合任务部队继续着繁忙的训练,他们要帮助友善的国民重回国家体系,劝说动摇不定的国民接受国防军保护,也要对抗那些邪恶的势力,与残害同类的恶人战斗,还要全力打击那些对国家构成威胁的敌人,不管他们来自国外还是国内。
外界的核污染已经降低到预期水平,事实上,由于没有遭到核弹攻击,又只有少量辐射尘沉降到基地,一二五基地群的污染一直处于低水平。作为“九鼎”计划的前期工作,师部的综合情报处根据侦察卫星传来的图像不断刷新着现存的人类聚居点,但根据国家决策者最后发布的命令,基地只能等到2016年的期限过去后才能与他们接触。在这道命令的有效期内,除非碰到需要前去补天核弹发射基地启动核弹发射程序的极端情况,否则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基地群的覆盖范围。
“上将,有一颗侦察卫星在12日上午九点三十六分与基地失去了联系,卫星附属于‘天眼’系统,编号……”听完汇报的谢笠在心里盘算一下,这几年里“天眼”系统已经有两颗卫星失效,按照军用侦察卫星的设计寿命,再过五年,恐怕没有几颗侦察卫星还能正常工作,看来得趁着“天眼”系统仍能提供详尽情报的时机,将“九鼎”计划尽快完成。但受制于全力保证基地安全这一命令的限制,他必须等到2017年才能与基地外的聚居点取得联系。只是,当这些国民被应该保护他们的力量抛弃五年后,这些人还会不会愿意返回国家体系中?“这一问题只能等待综合任务分队来解答了。”谢笠默默想道。
激活基地群地上功能后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作为国防军现存的最高长官,他需要筹建第一战区,接管整个战区甚至是全国的防务,收编残余的国防军,处理那批亿吨级核弹,搜寻物资,消灭可能出现的敌人……一切都要从2017年开始,这一年,残存的国家机器将重新出现在这片不再繁华的土地上,为秩序和文明而战。
过去的将近五年内,核冬天没有出现,地球并没有陷入冰河时期。虽然地球陆地部分气温暂时性的下降在所难免,但距离全球范围内的冰天雪地仍有一段距离。广袤的海洋则无视核冬天理论,仍然保持了正常的水温。
虽然没有灾难片中那样恐怖,遮天的扬尘和低温仍然给地球生态造成了难以估算的影响。从侦察卫星发回的图像上看,大批热带雨林消失,北方的耐寒树种也因为失去一次夏天而枯死许多。根据生态学家的推测,植物的大量死亡必然会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有可能会引起物种的大规模灭绝,致使生态系统遭受重创。最终,堆积在地表的尸体将超过正常数量几百倍,这些数量庞大的尸体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漫天的臭气在其次,单是短时间内向大气圈释放的诸多温室气体,就有可能改变气温,造成新的生物灭绝。
大范围分散在地表的放射性物质制造出许多基因突变的生物,从无人侦察机的清晰图像中可以得出结论,发生突变的生物全部展示出劣势突变的特点,没有一例出现优势突变。没有浑身绿色的巨人,也没有刀枪不入的异兽,只有笨拙而又畸形的生物,居住于地表的人类也因此免去了面对怪兽的苦恼,那些发生突变的畸形生物反而因为容易捕杀而大受那些缺乏食物的人类的欢迎。
在灯火通明的教室中,胸前别着“翁源智博士”识别牌的学者正在向第一分队的十二名队员讲述关于进化的知识:“《物种起源》发表后,在各国引发轰动,曾一度被认为是真理。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这一假说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科学家可以随便找出否定进化论的证据,而那几个用来证明进化论的证据,却在现代鉴定手段下宣告破灭,这期间学术界发生了几起伪造化石的丑闻,甚至有著名学者参与其中,对此我表示遗憾。”翁源智耸耸肩,继续他的授课。
“林博士已经教过你们逻辑学和法学,从逻辑学和法官判案的观点看,由于牵扯到循环论证和证据不足等问题,进化论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
“有些细微的调节是可能会发生的,比如改变翅膀颜色的蝴蝶。抱歉,用这个例子很不恰当,我们还不知道那只蝴蝶的身体里是不是本身就有改变颜色的基因……但细微调整并不能带来宏观上的进化,没有一只蝴蝶能长出牛角……”
“一种生物要想顺利延续自己的族群,必然需要足够的基数,否则就会导致近亲婚姻,造成遗传病泛滥,种族全面退化。然而,根据进化论的假设,所有的人都来自同一个祖先,这种想法真是太疯狂了。”
“为了证明突变可以导致进化,我们曾经实验了一万多只动物,用人工手段刺激他们突变。最终的结果是一万多例突变没有一项是优势突变,所有发生突变的动物,反而不如突变前更能适应环境,你无法想象一只臃肿而又迟缓的老鼠如何从猫的口中逃脱……”
“从数学概率上讲,一个生物成功突变,发生更能适应环境的进化,又能在严酷的自然中生存下来,将拥有它的基因的后代发展到一个庞大的基数,只能说不可思议。如果这种事能发生,那么在座的各位椅子底下就会出现一吨金砖。这仅仅是一种生物的进化概率,想想看,地球总共有多少种生物?几个氨基酸进化出整个生物圈?这真是个疯狂而又荒谬的想法……”
“所以,”翁源智最后总结道:“你们不用担心你们手中的枪射不穿蚂蚁的外壳,也不用担心碰到打不死的变异人,热兵器仍然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没有任何生物可以不惧这种代表着现代技术的武器……”
“翁博士,谢谢你能来给分队上课。”课程结束后,凌云向翁源智感谢道:“我想他们不会再担心恐怖电影中的那些怪兽了。”翁源智笑笑,回复道:“不用客气,少校。不过,”他话音一转,严肃道:“我所说的理论只是根据我们现有的发现所做的判断。少校,你要知道,在V灾难之前,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我不能保证我这个判断一定正确,你们还是要小心。但有一点你们可以放心,”他又乐观道:“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机体结构能够抵挡住你们手上的武器,所以尽管忘掉恐怖小说里那些中了几百枪还不死的怪物。地球仍然是符合基本规则的现实世界,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听完最后一句,凌云微微一笑,他真诚道:“谢谢你的话,翁博士。”
日历上的数字很快指向2017年3月6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伴随着平稳上升的电梯,已经数年没能在地表行走的平民欢呼着回到地上,热情地拥抱着那平淡无味的空气和清晨那并不刺眼的阳光,因基地内模拟阳光的照射而并未变得苍白的脸庞上,布满了欢快的笑容。
这一天,一二五基地群的地上建筑群同时开启,激活功能后,将代替地下基地的大部分设施为基地人员提供生活必需品和作战物资。而深藏已久的国家机器,也再次举起手中保养良好的武器,准备重新建立自己在地表的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