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直升机配备的战场扫描仪功耗远超单兵式扫描仪,探测范围也大得多。这种新式侦查系统由传统的雷达、热成像、红外和敌我识别系统发展而来。整套战场扫描仪综合了无线电波、超声波、光线捕捉、震动感应、磁场、电场等等探测方式,配合智能分析识别系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探测到载具、设备、人员、动物等等自然或人造物体。如果距离足够近,它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判断出对方是否持有较大的人造物品,甚至可以通过人造物品的大致形状和材质判断出持有者是否武装人员以及威胁程度。
这种方便的可以随意添加功能的战场侦查系统在装备作战部队后受到各级指挥官的青睐。再后来,便携的单兵式战场扫描仪也进入官兵们的视线。按照体积和有效距离的不同,单兵扫描仪分为远、中、近三种型号。每一个战场扫描仪都可以通过数据链连入整个战场信息系统,为各级指挥官提供详细的战场情报。
侦查与反侦察是一对天生的冤家,战场扫描仪直接导致了反扫描设备的诞生。只是,对于这种设计优良而又有着良好抗干扰能力的侦查设备,反侦查方暂时没能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只能利用笨重的大功率干扰装置发射全波段干扰信号,或者给需要隐藏的目标披上厚厚的伪装物,给战场扫描仪制造一些麻烦。后续的体积与单兵战场扫描仪相仿的反扫描设备还没研制成功,V病毒就中断了这场比赛,整场较量最终以扫描方占据主动告终。
当然,战场扫描仪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弱点。复杂的地形和气象环境经常会使它达不到标称的最大探测距离,其显示的统计数字,特别是在人员统计上,存在着不小的误差,如果碰到强烈的干扰源,也会导致工作不正常。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出现在震动感应器上,这种探测器的智能识别不是很完美,经常会把一些没有威胁的震动也显示在屏幕上。出于这些问题,国防部在采购这批设备时,特别要求整个扫描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样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替换各个功能模块,不必因为某一个功能而大费周章。
借助大功率机载战场扫描仪,凌云在十公里外就发现了密密麻麻的人类信号,更近一步后,超长焦光学镜头将武装人员手持的武器图像传送给扫描仪的处理器,再根据数据库一一对比分析,最终将威胁等级列为高级。看着屏幕上显示的肩扛式单兵导弹与其他重武器的数量,凌云有些吃惊,这种重武器在核爆前只有正规军才有装备,武装人员是从哪里得到这批老式武器的?
高威胁等级让凌云不敢大意,这种旧式飞弹的最大攻击距离是五千米,他安排直升机在六公里处将分队放下,随后借着树林的掩护,悄悄向目标潜行过去。
基地位于一个山谷中,属于老式的井式核弹发射场。从外观看,整个基地很普通,只有几座低矮的民房散乱地布置在一片不大的平地上,如果不熟悉内情,没有多少人会联想到,在民居的下方,有一个曾经执掌毁灭权杖的复杂基地。只是,现在它的秘密已经被曝光,环绕它的山谷内,将近200名武装人员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发掘出这个基地中的一切。
仔细观察一阵,凌云发现山谷中的气氛有些异常。狭小的平地上,187名武装人员明显分为3派,剑拔弩张地互相面对着,只要有一个人的手指稍微一弯,就会引发一场混战。继续向前靠近一段距离后,战场扫描仪已经可以判断出对方手中的武器真伪,分析完热成像信号和材质扫描结果,凌云感到有些好笑。看起来威力强大的单兵导弹原来是吓唬人用的,就跟这个已经清空库存的核武发射基地一样。
既然对方手里并没有那么多重武器,凌云也打消了呼叫空军进行轰炸的念头,他示意王耀章将蟑螂侦查机器人放出,随后安心等待小蟑螂传回的图像和声音。背负着重要任务的小蟑螂很快爬到预定位置,将那三帮人的争执一字不漏地传到凌云耳中。
三方正在商讨的,是基地利益的分配问题,而且很明显这三方暂时无法达成一致,只能一起耗在山谷内,互相摆出一副谁也别想进去找核弹的架势。那些互相敌视的武装人员中,似乎有两方在言语上起了争执,双方端起各种武器互相瞄准,一旦其中的某一个老旧武器发生走火,将直接引发一场混战。一想到走火,一个好主意顿时在凌云心里形成,他略带阴险地将战术安排下去,之后耐心地看着下方,似乎下面有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小蟑螂悄无声息地爬到一个因紧张而微微发抖的武装人员旁边,狙击手也瞄准好了这个武装人员持枪面对的目标。随着引爆的信号,担任自杀性任务的小机器人在自毁程序的强制执行下化为一小团火球,而负责射杀任务的王耀章则稳稳压下了狙击步枪的扳机。
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的武装人员听到一声爆响后吓得浑身一震,扣在扳机上的食指也在这一哆嗦中闯下大祸。连发状态下的自动步枪以每分钟600发的射速将弹雨倾泻在对面的倒霉鬼上,遭受到如此密集的穿刺性伤害,对方再也不能站立,扬着手中的枪向后倒去。在抽搐的作用下,濒死雇佣兵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向后勾去,他手中的自动步枪也因此怒吼着射出复仇的子弹,将射杀其主人的武装人员击倒在地。
一场混战就此拉开序幕。敌对的双方不管不顾地四处倾泻着火力,近在咫尺的第三方也因为流弹而卷入冲突。各种国产或进口的致命武器在混乱中展示着自己的威力,将挡在面前的障碍一一撞倒。
雇佣兵们身上的过期头盔和过期防弹背心丝毫没有起到保护生命的作用,那些早已老化的防弹纤维再也不能拦住疾速飞行的金属块。而有幸穿着硬式防弹背心的雇佣兵虽然在几枪内保住了性命,但猛烈的近距离射击很快就彻底打碎了坚硬的防弹板,使后续的弹头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进他们的身体,再钉到雇佣兵后背的防弹板上。
即使是少数尚在保质期内的头盔,也完全不能阻止钢芯步枪弹对自己发起的持续不断的冲击。防弹性能并不出色的头盔往往在第一枪就被军用步枪弹射穿,少数几个幸运地将子弹弹开的头盔,也会在第二发乃至第三发子弹的撕咬下浮现出代表着死亡的弹孔,将脆弱的头部暴露在变形而又致命的弹头前。
一些软式防弹背心的防弹纤维虽然还没有过期失效,但在穿甲能力出众的军用步枪弹面前不堪一击,强悍的穿甲弹头轻易地撕碎了那数十层坚韧的防弹织物,之后偏转着冲入人体。变形的弹头不断在受害者体内翻滚,将残余的大部分动能传送到人体中,最终制造出无法补救的创伤。
趁着下面乱作一团,无暇顾及到山上,分队快速向前推进到离战场更近的位置。躲在绿色植物的掩护中,凌云悄悄将枪口对准战场的最外围,眼前的LED屏幕上显示出179米的距离,看完这个由激光测距仪取得的数据,他快速移动步枪,以观察热火朝天的战场。
等到原本规模庞大的考古发掘队伍只剩下12个活人,凌云暗叹一声,发出射击的信号。六枚眩晕榴弹在划完一道曲线后分别落在武装人员身旁,将强烈的闪光和无法忍受的噪音传给对方。原本被同伴的鲜血与敌人的哀号刺激得热血沸腾的武装人员在眩晕榴弹的震撼下,完全熄灭了他们炽热的战斗热情,东倒西歪地栽倒在坚硬的地上或相对柔软的尸体上。
几秒种后,看到武装人员陆续从眩晕中恢复,第一分队没给他们继续举枪的机会,又是六个黑点从天而降,刚刚缓过神的武装人员再一次陷入无法抬动手指的惨状中。如此反复三次,感觉应该足够了的凌云下令停止射击,将这些陷入非人折磨的武装人员从苦海中解救出来。
预先设定好的录音又一次响起,在扩音器的帮助下,将劝降的说辞送给战场上幸存的几个人:“我们是国防军作战部队,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在清晰的声音中,漫天的纸条也从空气中慢慢降到地上,防止有耳朵不太好用的可怜人因为听不清劝降的话而妄送性命。已经被眩晕榴弹炸掉了半条命的武装人员并没有负隅顽抗的精神,按照广播中的指示,他们乖乖地扔掉武器,双手放在头后趴在地上。
清点下人数,原本将近两百人的挖掘大军最终剩下八个人活了下来,其中六个人受了轻伤,两个人毫发无伤。打量下连一根头发都没掉的武装分子,凌云忍不住感叹他们的好运气。
解决完了核武基地旁的武装人员,凌云正准备带队下到基地检查一下,谢韫突然联络上了他。听完顶头上司那混杂着不情愿与不自然的命令,凌云心里突然感觉到有些轻松。他吩咐部下看好俘虏,自己随便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静静等待着一个自己终于要面对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