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总部的大厅里正在进行今年第三次环境保护专家协调会。
前两次会议是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分别在极地和中国国际海洋城实验基地进行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常任理事国的首脑第一次集中听取前两次会议的成果汇报,汇报的发言人是国际环境问题专家、中国未来人类可持续生存研究中心主任夏伏林博士。
夏博士能有此殊荣完全得益于她在二十二年前的一次正确选择。如今已经年界50岁的她,一头披肩卷发中初显白发。她那柳眉下的双眼让人觉得依旧盼顾传神,加上清瘦高挑的身材保持得完美迷人,看上去竟象不到40的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成熟和端庄的高雅气质。
今天,她特意穿的是一件去年夏天到云南西双版纳考察时买的孔雀绿衬衫,配了一条米色短裙,一双中高跟浅色小牛皮凉鞋,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暖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得体和引人注目。在各国元首们习惯性单调的会议经历中,眼前无疑是一道靓丽的环保的绿色风景。可以说,还没发言的她就已经征服了到会的这部分特殊听众。
夏博士的大名在全球政治和商业巨头的心中已经冲击了很多年,套用一句流行的时髦话:不认识夏博士?简直不要混了。
虽然是开玩笑的一句话,可也说明夏伏林绝不是浪得虚名。今天的会议安排她来做前两次会议的总结汇报,可见她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二十二年前是公元2028年。那时,夏博士已经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工作了七年,就职美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此前几年,她的毕业论文提出:挑战饮食习俗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课题和最大商机。论文主张改革传统饮食加工方法和饮食习惯,指出传统食品分散加工的弊端和浪费。希望通过人类挑战传统饮食习俗,达到减少传统饮食分散加工模式造成的能源消耗、原料浪费,更有利资源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夏伏林著文推动饮食加工服务业改成智能自动化加工配送业,想为人类未来可持续生存从根本上改善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解决人类人口过度膨胀,粮食生产用地紧张,食品原料面临的配额定量消费的问题和许多人类面临的更深层次的危机问题。
作为很有特色的学术命题一提出,很快在学术界引发极大的争论。夏伏林的幼稚也很快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众矢之的。
当初,有媒体采访她时。她说:“我不明白。他们的反应为什么如此激烈?”
原因也很简单:她的观点并没有被当时的权威们所认识和接受,加上她的论据论点确实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诸如:地球与人类究竟能相互维持多久的平衡,不进行饮食习惯改革真会影响未来人类的生存吗?要说服人类认同自己的看法,夏伏林还没有可信的数据化分析。不用数据,或者用数学模式来证明,那就是空论。学术态度的严谨尤其需要如此。
所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西格瑞森。哈姆教授为代表的传统海洋发展学派,他们就以此轻易击中夏伏林的弱点。传统海洋发展学派认为地球的三分二是海洋,海洋有很多海产资源可以替代陆地资源的匮乏。人类从来就不怕自然环境提出的挑战。
“人类没有必要选择一种机械式的进食方法来解决环境和可持续生存的问题。”哈姆教授在一次媒体采访时公开指责夏伏林的观点说。
“她的这种想法很好玩。但是,她提出的观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可持续生存问题。”海洋发展学派的反击是很犀利的。哈姆教授还著文说。
欧盟未来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教授彼得。霍克曼也发表文章。文中称夏伏林的论点经不住仔细推敲,人类发展的未来空间很多。海洋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一方面,更应该放眼太空,人类可以走向太空,移民太空。这会是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
“人类积极的建造太空梯是为了什么?”他向媒体指着身后的天梯模型问。
的确,全球科学界正在研讨太空梯的建设思路,各国政府也相继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很多投资已经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那时还没有任何具体的,实质性的内容和进展。
夏伏林在批判中却受到极大地启发。
“我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提出前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课题,竟然引来学术权威界如此关注,说明这个课题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
她决心要将这个命题进行到底。她不想因权威们的否定就泄气。既然是全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挑战,她就不能后退。她继续为自己的论点进行更系统的专研和数据化整合,不断推出各种数据和不同的数学模式来证明人类与地球之间的紧张关系。
她的执著和不屑精神自然使各家论战无法休止,反而增加了你来我往的辩驳力度与深度。
夏伏林,一个中国留学生挑战人类传统饮食习俗的观点,一下子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舆论报道的热点。
全球著名的杂志和各国主流媒体整整追踪报道了3个月,各种民意调查,各相关学术博弈简直就是沸沸扬扬。媒体大量介入和炒作,不仅使人类饮食传统变革的话题深入人心,更使夏博士名声大振,几乎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