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去东南海妈祖湾机场的空距以星际速度计算,只需要18分钟。现在是晚上10点,10点半听取东南省政府和基地专家介绍发生的问题,再决定处理方案的制定。还要安排时间到下面看看基地居民,代表中央和政府去现场慰问。纪铮铭登机前算了算时间还来得及。
明天上午8点集中听取专家意见之前,他必须基本掌握问题的实质,专家面前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的一贯要求。
海洋城总建筑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道路、涵洞、抗撞击护桩工程量巨大,历时16年多才配套完成。设计为20万人级的中等海下城市系统,最终将成为台岛与大陆海下连接的隧道城市。
庞大的海下建筑体俯瞰图像一个风车状的棒棒糖,棒棒糖的棒棒部分是与陆地连接的通道。圆形又像一个多层圆圈的汽车方向盘,每一圈就是一个街道和两边的建筑组成,整个象福建客家族圆形土堡。只不过每层的建筑外延并非像面包圈一样园得很规整,有些地方却象蛇刚吞下食物一样有局部变形,以此增加海下建筑抗洋流暗潮的力度,是结构力学原理的需要。每圈建筑之间的间距约5 0至120米不等,有利于海洋城居民居住室内对自然阳光的采集,也可以节约照明用能源。因此,东西向建筑是以人居为主,南北向是办公环境和公用设施用房,与地面建筑的居住选向正好相反。
它的外围有一个护桩圈,全由直径五米左右的混凝土桩错落两米间距,间距之间有互相支撑的力学结构架,形成五层水下防撞体。这些混凝土柱子均高于试验基地建筑1米左右。退潮时在海平面下约4米,潮起时约7米。投影海域内不许上吨位的机动船进入,海空在方圆数十公里都属于禁飞区。
远海方向和两侧的护桩上,间隔竖起很多太阳辐射热聚变钛金属锅,既作为海洋城控制区警示标志,装有标灯闪烁。又作为补充能源的一部分,基本满足海洋城内生活能源需求。而工业能源靠小型核能发电来解决。很少的油料储备在陆地,必要时才会通过输油管输入,以解决临时发电需要。
所以,海洋城最注意环保和安全的因素,基本不产生废气和大量排污的问题。可以说各项环境监控指标是非常接近平流层空间站和外太空工作轨道舱的标准。但是,海洋城入住居民的普通人生活与空间工作环境中科学家的生活素质有很大的区别。
科学家为了理想和事业的需要,可以牺牲很多普通人的享受和乐趣,在单调的、狭窄的、非常孤独和寂寞的、甚至是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很残忍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几年。
海洋城试验基地的居民的生活环境好很多,居民选择工作也算自主。居民大多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地面文化、娱乐和变化无穷的夜景。平时,大家与游客的交流和信息沟通也很多,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更接近传统生活的环境和节奏。
人类能不能真正控制住对环境的污染?是否能在满足人性需求的同时,保证所有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都能被自然接受?接受的程度和比例?生理接受和精神接受的不同反应?在这里就会得到验证。
基地正式开展人居居住试验刚到半年,人数不满15000名,居民来自50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饮食习惯差异很大。近五千个家庭全是自愿参与试验的。按试验约定,参试家庭人员的不同年龄结构成员必须完成1~3年的不间断试验,否则实验数据不完整就不能作为今后深化研究的决策依据,哪怕是一人一户都很重要,关系全部实验结果的可信程度。正因为如此,当初选择参试家庭成员参数基准数设计时,对各种民族和地区的不同家庭组合要求,花去近八年的心血详细列表调查,可谓慎之又慎。此前参试人员各项数据显示还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