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笋纲目竹入苞木类,以笋附菜部,所载亦只苦竹、
竹、淡竹、冬竹诸笋,且于义类多未详尽。不知春、冬所出,性皆各别,鲜干诸品,味亦迥殊,则入经络主治,自不能合一。陈芝山食品真一笋谱及食纂所载较详,颇近时尚,即取以补之。
春笋
笋谱∶其佳者曰猪蹄红,冬月即生,埋头土中,以锄掘之,可三寸许,其味极鲜,甲于他笋,未出土名猪蹄红;若长尺许,则其箨圆,故人名圆笋,亦名蚤笋,盖冠诸笋而先出者。
味甘辛微寒,下气养血,利膈消痰,化热爽胃,解渴利水,疗风邪,止喘嗽。
毛笋
即茅竹笋,笋之大者。笋谱∶毛笋为诸笋之王,其箨有毛,故名。俗呼为猫笋者,非也。大者重几二十余斤,犹未出土,肉白如霜,堕地即碎,以指掐之,其软嫩如腐,嗅之作兰花香。毛笋大者,清明后方有,其出于腊月及正月者;形短小,箨亦有毛,土人名猫儿头,食之多嘈心,然消痰之力,较胜他笋。味甘性平,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多食令人易饥。
鞭笋
即发于竹边者,夏秋有之。其生于四月者,曰梅边,盖感梅雨湿蒸之气,而生颇早,味淡肉硬,不如秋生者。笋谱∶边笋,即毛笋之旁出者。方笋盛时,生气上升,笋皆竖;生气既衰,根既横生,尽其力可横亘十余丈,至地之边际,与竹之长短相称,谓之竹边,故名边笋。其状类鞭,亦名鞭笋。地肥者软嫩,长尺许,其箨紫色而兼白,其味恬淡而鲜,其气醇而有蕴借,不类毛竹之精英尽发泄于外也。
味甘性寒,开胃利肠,消痰渴。
冬笋即潭笋。沈云将食纂∶猫竹冬生笋,不出土者名冬笋,又名潭笋。
味甘温(陈芝山宜忌云∶味甘性寒),利九窍,通血脉,治吐血衄血,及产后心腹痛,一切血症,食之肥白人(食纂)。消痰滑肠,透毒解酲,发痘疹;中诸笋毒者,生姜、麻油解。小儿及脾虚者,多食难化(食物宜忌)。痘疹不出,采未出土冬笋煮粥食,即有生发之意(不药良方)。
青笋
即青竹笋。竹细小,故出笋色青。山间遍地有之,系野竹所生笋也,即时下俗呼水竹者是也。(胡承谋湖州府志∶天目出笋干,其色绿,闻其煮法∶旋汤使急转下笋,再不犯器,即绿矣。)味甘,止肺痿吐血鼻衄,治五痔并妊娠(食纂)。
青笋干即青竹笋盐汤煮晒干者;出杭临安天目者最佳,色如鹦哥绿,有尖上、尖球子、二尖等名。
味咸甘,性平,爽胃消痰。
盐笋干以春笋盐汤煮晒而成,有泥黄、乌尖、直脚等名。
味咸甘,性平,行气清痰。
衢笋干以笋用盐汤煮熟熏干而成。
味咸甘,性平,利膈化痰。
羊尾笋干主治同。
处笋片俗名素火腿,以毛笋微腌汤煮熏干而成。
味甘微咸,性平,利血消痰。
绿笋片即玉版笋,以毛笋淡煮晒干者。浙、闽、江西多有,有草鞋底、蝴蝶尖、玉版等名谓之阔绿,有名泥里黄者尤美。
味甘性平,治实喘消痰。张石顽云∶干笋淡片,利水豁痰,水肿葶苈丸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