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制炼法。秋月用人尿二三石。入锅内。桑火缓煎。勿使锅岸生。有则竹刀掠下。或沸
泛。以竹杖频搅定。俟干成渣。去薪。缓火焙燥。分置阳城罐。上空二寸许。磁盏盖。封固
罐口。养火一周。其药渐升。轻盈如雪。或成五色。或象物形。此属上乘。宜密贮银瓶。藏
阴静处。不则风化成水。复须升养。仍结如霜。但少坚实耳。(之颐)又制既济元黍法。选
端洁童男女。各认溺器。各陆续取溺。煎炼成滓。各升取上乘秋石。各取溺器白。晒焙令
干。先置女于银釜之底。次置男秋石于女之上。次置女秋石于男秋石之上。次置男于
女秋石之上。安置定。上余二寸。六一泥封固。三方火温养七日。则粒粒丹红交结釜顶。此
更属无上乘。藏贮亦如秋石法。
气味咸温。滋肾水。养丹田。返本还元。归根复命。安五脏。润二焦。消痰咳。退骨
蒸。软坚块。明目清心。延年益寿。
〔论〕难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然内经谓三焦为水府。而肾属水。
膀胱行水。与肾合。故又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然则小水之出也。固根于气化。然
实为气之所终。由阳而归阴以出也。原其所始。固亦本于至阴。(气者水所生)第气之所终。
由阳归于阴者。较气之所始。由阴达于阳者。为何如哉。是以人溺虽降火有功。还以较于秋
石从水之降。而转为火之升。(之颐谓缘润下。水藉火大。既济而允升。)自秋石尤有滋益矣。
试观养火一周。则其药渐升。轻盈如雪。视溲溺竟何如乎。此药要常近火。或时复养火三
五日。则功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