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人之生,实阴阳之气所聚耳,若不能调和阴阳之气,则害其生。故《宝命全角篇》论曰∶
人以天地之气生。又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阳化气、阴成形也。夫游魂为变者,阳

气也。精气为物者,阴成形也。阴阳气合,神在其中矣。故《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之动
静,神明为之纲纪,即知神明不可以阴阳摄也。《易》所以言阴阳不测之谓神,盖为此矣。
故曰,神不可大用,大用即竭;形不可大劳,大劳则毙。是知精、气、神,人之大本,不可
不谨养。智者养其神,惜其气,以固其本。世有不谨卫生之经者,动皆触犯。既以犯养生之
禁,须假以外术保救,不可坐以待毙。《本草》之经,于是兴焉。既知保救之理,不可不穷
保救之事,《衍义》于是存焉。二者其名虽异,其理仅同。欲使有知无知尽臻寿域,率至安
乐之乡,适是意者,求其意而可矣。
养心之道未可忽也。六欲七情千变万化,出没不定,其言至简,其义无穷,而以一心对
无穷之事,不亦劳乎?心苟不明,不为物所病者,未之有也。故明达之士,遂至忘心,心既
忘矣
,则六欲七情无能为也。六欲七情无能为,故内事不生。内事不生,故外患不能入。外患不
能入,则本草之用,实世之狗耳。若未能达是意而至是地,则未有不缘六欲七情而起忧患
者。忧患既作,则此书一日不可阙也。愚何人哉,必欲斯文绝人之忧患乎。
上隐居以谓凡筛丸散药毕,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捣数百过,如此恐干末湔荡,不可捣,
不若令力士合研为佳。又曰∶凡汤酒膏中用诸石,皆细捣之如粟,亦可以葛布筛令调匀,并
以绵
裹内中,其雄黄、朱砂辈,细末如粉。今详之∶凡诸石虽是汤酒中,亦须稍细,药力方尽出
,效亦速。但临服须澄滤后再下火,不尔,恐遗药力不见效。汤酒中尚庶几,若在服食膏中
,岂得更如粟也。不合如此立例,当在临时应用详酌尔。又说咀两字,《唐本》注谓为商
量斟酌,非也。《嘉》复符陶隐居说为细切,亦非也。儒家以谓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齿
咀啮,虽破而不尘,但使含味耳。张仲景方多言咀,其义如此。
病患有既不洞晓医药,复自行臆度,如此则九死一生。或医人未识其病,或以财势所迫,
占夺强治,如此之辈,医家病家不可不察也。要在聪明贤达之士掌之,则病无不济,医无不
功。世间如此之事甚多,故须一一该举,以堤或然。
夫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病有新久虚实,理当别药。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
心不同,脏腑亦异。脏腑既异,乃以一药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故张仲景曰∶又有土地高
下不
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临病之功,宜须两审。
如是则依方合药,一概而用。亦以疏矣。且如贵豪之家,形乐志苦者也。衣食足则形乐,心
虑多则志苦。岐伯曰∶病生于脉。形乐则外实,志苦则内虚,故病生于脉。所养既与贫下异
,忧乐思虑不同,当各逐其人而治之。后世医者,直委此一节,闭绝不行,所失甚矣。尝有
一医官,暑月与贵人饮。贵人曰∶我昨日饮食所伤,今日食减。医曰∶可饵消化药,他人当
服十丸,公当减其半。下咽未久,疏逐不已,几至毙。以此较之,虚实相辽,不可不察,故
曰病当别论。又一男子,暑月患血痢,医妄以凉药逆制,专用黄连、阿胶、木香药治之。此
药始感便治则可,今病久肠虚,理不可服,逾旬不已,几致委顿,故曰理当别药。如是论之
,诚在医之通变。又须经历,则万无一失。引此为例,余可效此。
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如上党人参、川蜀当归、齐州半夏、
华州细辛,又如东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热汤、浆水之类,其物至微,其用至广,盖亦
有理。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圣贤之意不易尽知,然舍理何求哉?
凡人少、长、老,其气血有盛、壮、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
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况复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当分三等。其少日服饵之药,于壮
老之
时,皆须别处之,决不可忽也。世有不留心于此者,往往不信,遂致困危,哀哉!
今人使理中汤、丸,仓猝之间多不效者,何也?是不知仲景之意,为必效药,盖用药之
人有差殊耳。如治胸痹,心中痞坚,气结胸满,胁下逆气抢心,理中汤主之,人参、术、干
姜、
甘草四物等,共一十二两,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以知为度。或作丸,须
鸡子黄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杨梅许,服之病既不去,乃曰药不神。非药之罪,用药者
之罪也。今引以为例,他可仿此。然年高及素虚寒人,当遂宜减甘草。
夫高医以蓄药为能,仓猝之间,防不可售者所须也。若桑寄生、桑螵蛸、鹿角胶、天灵
盖、虎胆、蟾酥、野驼、萤、蓬、空青、婆娑石、石蟹、冬灰、腊雪水、松黄之类,如此
者甚
多,不能一一遍举。唐元澹字行冲,尝谓狄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
腊、、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
,可乎?仁杰笑曰∶公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然梁公因事而言,独譬之以药,则有
以见天下万物之中,尤不可阙者也。知斯道也,知斯意而已。
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惊能所之心,专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则心识自
明,神物来相,又何必戚戚沽名,龊龊求利也。如或不然,则曷以致姜抚沽誉之惭,逋华佗
之矜
能受戮乎。
尝读《唐·方技传》,有云∶医要在视脉,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一药偶得,他
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今详之∶病有大小、新久、虚实,岂可止以一药攻之?
若初
受病小,则庶几;若病大多日,或虚或实,岂得不以他药佐使?如人用硫黄,皆知此物大热
,然石性缓,仓猝之间,下咽不易便作效。故智者又以附子、干姜、桂之类相佐使以发之,
将并力攻疾,庶几速效。若单用硫黄,其可得乎?故知许嗣宗之言未可全信,贤者当审度之。
夫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干人命。用药亦然,一误即便隔生死。然刑有鞫司,鞫
成然后议定,议定然后书罪,盖人命一死,不可复生,故须如此详谨。今医,人才到病家,
便以
所见用药。若高医识病知脉,药又相当,如此,即应手作效。或庸下之流,孟浪乱投汤剂,
逡巡便致困危。如此杀人,何太容易。世间此事甚多,良由病家不择医,平日未尝留心于医
术也,可不惧哉!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