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
一、为了准备在反攻时期我党能确实占领芜、宁、沪、杭各大城市,目前必须以大力着手,取各种方式,发展江南苏、浙、皖、闽、赣地区的工作,包括赣江以东,大海以西广大地区,南面应包括浙西天目山、浙赣路沿线及打通武夷山曾镜冰、龙跃[1]处,西面应加强黄山山脉及赣东北地区的地下党工作或相机去恢复。华中局及四军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发展长江以南地区,以便将来能确保在宁、沪、杭三大城市中的人民之完全胜利。如果是这样,则北面夺取陇海沿线的任务,应由华北、山东负主责,华中只担任配合责任。关于西面争取平汉沿线和武汉及大别山的任务,中央准备以入豫部队及四军五师划为一新的战略单位(由华北太行、太岳各地予以协助),湖南及两广各为一战略单位。四军对以上各单位只担负配合责任,但目前你们与五师的关系暂不改变。
二、为了争取江南苏、浙、皖、闽、赣地区,四军部队开始分批南下。
粟裕率三个团为一批是对的,叶飞(或震林同去)准备率第二批去,嗣后看情形可能再从二、三师派第三批去。提议派去的部队,每团均留下三分之一的底子,番号仍旧,使在原地继续发展。
三、如反攻时期揭幕,则四军全军主力除防御李品仙者外,均应南渡长江,去保证在江南的伟大发展,诸如破敌、收京、入沪[2],配合盟军登陆等任务。目前你们应从此种战略的可能情况出发,一面能使四军逐渐南调,一面能使现在江北的各地方兵团逐渐加强和提高,而能适合需要全部担任江北重大的配合任务。你们今后一切工作都应照顾大举南进和加强现地的双重任务。
四、华中局及军部应预有准备,干将来适当时期率队进入江南去主持全局,而江北现地应于军部南移后能成立一个独立工作的大单位,负责江北工作。这个江北军区要能担负起华中战略后方的重大任务,如出干部、出兵、出军需品、出粮秣资财,保证前线动用无缺等。
五、因此你们应开始考虑江北大军区的人选,将来这个单位仍是华中局下面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单位。下面的各军区、专区、县、区均应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尽先任命与当地人民有联系的苏、皖干部去担任领导工作,许多外地干部应大量调赴江南工作,这方面在华北、华中过去均未十分注意。中央来陕北,自开始重用陕北当地干部充任重要领导责任之日起,收到改进工作、团结全党、团结人民的效果极大。在华中,例如粟、叶南进,应考虑培养管文蔚、季方、黄逸峰[3]等作为苏中的领导中心,重新要他们担任指挥部队和党的工作。例如在军队方面,三师应注意提拔原十五军团的干部到师级工作(徐海东[4]同志病况如何?代中央慰问);例如二师方面中央决派郭述申[5]、周骏鸣[5]等回来负责。过去在二师方面对引用大别山的干部方面是不够的。在其他各地的地方工作方面,均应提拔当地干部,不仅作政权工作,而且就其可能去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工作。我党在整个内战时期,均曾犯过以外地干部代替当地干部的偏向,这是一种脱离群众的偏向。你们在进行大①
这是陈毅在延安起草的以刘少奇和他本人的名义发给华中局、新四军领导人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的电报。
的战略转移之际,宜注意人事配备中的提拔当地干部的原则。自然,华中的大发展是在四军进入之后,那时不能不形成外地干部占优势的事实。但几年来的情况变化,当地干部已受过锻炼,这一事实已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而且在四军未到之前,华中确有一些开创游击的老干部,如管文蔚[7]、孙象涵[8]、徐宗田[9]、吴觉[10]及其他许多同志。目前应考虑就才、德、资三方面的可能性,宽广大胆的在当地去重用他们,加以培养,加以提拔。
六、中央决定将华中前后来延干部计百余名,全部派回华中工作;另从在延的东南籍贯的团、县以上老干部,调四百名左右来华中工作;还又加调东南各地的新知识分子约四百名同来。这些干部明春可分批起程。但这些干部大部应使用在江南,去担任发展工作,并准备就可能派些到闽、赣各地去。
而在江北各地区,仍应尽先录用当地人才。
七、以上是属于战略部署上的一些意见,提出供你们考虑。例如江南情况是否能囤集众多兵力,其限度如何;江北地区抽调兵力的限度如何,是否影响到现有坚持和将来配合;以及提拔当地干部和提拔部队老基础的干部的可能程度,均应防止另一偏向的发生。还有其他未想到的事情甚多,请你们详加考虑电告中央,再作执行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