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诚敬以存其心
程子曰。今人心诚不定视心如寇雠而不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元无二语
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观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自然中礼惟慎独便是守之之法。
吕与叔患思虑之多。不能驱除。程子曰此正如破屋御寇东面人来未逐得西面一入又至矣。左右前后驱逐不暇。四面空疏。盗故易入。无缘作得主葢中有主则外患自不能入矣朱子曰。持其志。则气自清明学者当提醒此心使如日之方升则羣邪自息心才主一便觉意思卓然精明
人一时间外面整肃。便一时醒。一时放宽了便昏怠也。妄诞欺诈为不诚。怠惰放肆为不敬
愚谓今之学者但尽己之心毋使有一毫虚妄斋庄严肃毋使有一毫惰弛则所谓真实无妄主一无适者自可至矣由是以穷理修身齐家治国亦何所不可哉。程子谓聪明睿知。皆由此出。信不欺我矣。
博穷事理以尽致知之方
程子曰自一身之中。以至万事万物之理理会得多自豁然有觉处。
朱子曰、盈天地间皆物也。以其至切而近者言之。则心之为物。实主于身。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浑然在中随感而应各有攸主而不可乱也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己所谓理也外而至于人。则人之理不异于巳也。极其大则天地之运。古今之变。不能外也。尽于小则一尘之微。一息之顷。不能遗也。其致知之方。或考之事为之着。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际。使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于天地鬼神之变。禽兽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莫不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可易必其表里精粗无不尽其类以通之至于一旦豁然而贯通焉。则于天下之物。皆有以究其义理精微之所极。而吾聪明睿知。亦皆有以究其心之本体无不尽矣。
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
周子曰、诚无为几善恶
朱子曰、欲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学者用心理会。则几微之间。善者便是天理。恶者便是人欲。才觉如此便存其善去其恶可也
愚谓人生日用之间。起居动息。以至设施措置。不能不与物接。故不能无事然所以为事之理固己具于性分之内也若厌其烦扰。欲绝而去之。则陷于佛老之空寂。若不察其理之所当然。以机变为足以应事。则流于仪秦商鞅智谋之末。为小人之归矣故必于事物初接本心萌动之际谨察精辨孰为天理孰为人欲使善恶是非公私义利判然于前然后从其善而去其恶如此既久。则义理益精。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克治力行以尽成己之道
伊川问谢显道相别半年。做得甚工夫。谢曰、只去个矜字
朱子曰、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要人自去理会
愚闻人之有生。便有所以为人之理。是皆天之所赋。非人力之所为。孟子所谓践形是也今所以不能如圣人之从容中道者是气质有偏物欲有蔽故必克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然后可以尽此身之理以成乎己也苟或知而不行则前所穷之理无所安顿徒费讲学之功。无以为己有。岂不重可惜哉。
推己及物以广成物之功
余闻朱子曰、天之明命。有生之所同得。非我之得私也。是以君子之心。廓然大公。其视天下无一物非吾心所当爱。无一事非吾职所当为虽势在匹夫之贱。所以尧舜其君尧舜其民者。未尝不在吾之分内也。窃谓学者须要有如此心胷。则规模广大。私吝之心自消。推而行之。岂有一民不被其泽。一物不得其所哉。儒者之学。必至于参天地。赞化育。然后为功用之全也。
胡文敬公续白鹿洞学规。简括详明。举圣学如示诸掌。士子遵而守之如走官道举步平坦一切歧趋邪径不得以混之真学者行程厯也广布庠塾庶士子皆知有正路云。
闻之倪畲香先生曰公绝意仕进其学以敬为本以主忠信为要簟瓢陋巷。处之泰然。着有居业录。然则有志于学者。其亦可以知所从事矣。
义学章程【钱塘陈文述原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之于人所系大矣。而贫家子弟无力从师。欲求读一日之书而不可得。致令目不识丁。终身梦梦。大义不明。或致作奸犯科而不悟。非司风教者之耻耶。述义学章程。
设义学说
州县捐设义学议
塾中条例
附朱子论定程董二先生学则
江阴恤孤义塾宪示(道光二年)
恤孤义塾对联(江右陈延恩撰)
△设义学说
今之论治者。动言人心不古。士习不端。似天地之生人。有古今之异。而不知皆失教之所致。虽教而教法不善之所致也。拙议主专教贫贱之子弟。先读所刊初学读本七种再读圣谕广训。七种皆醇正之善书善书所言。皆儒书之理。儒书散而善书聚。儒书深而善书浅中人以下。正取其浅近明显。易于领会。即塾师教幼童。亦易于讲解也。一幼童明白书理可以化一家之父兄。并可以化同居之邻里。今通都大邑。动以剏建书院为美谭。愚谓书院教己成之俊秀。不如义学教未成之童蒙。此日之童蒙。不必为将来之俊秀。亦必为将来之丁壮。聚什伯千万不知书理之人。与聚什伯千万能知书理之人。其风俗之良楛。必有辨矣。士习不端。亦由于此种书理未经涉猎留意也。惟民生厚具有天良。身列胶庠必知廉耻。向之不端染于习耳。非其本性之不善也。触目警心。向风慕义。未有不翻然改悔者。故为治必当设义学义学所读之书。宜如章程之所议。庶推暨广而收效速也。
△州县捐设义学议
礼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言尽人之宜学也。而易言蒙以养正为圣功所基诚以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各具五常之性。童蒙习染未深。诚能导其好善恶恶之端。而充其事亲从兄之量。庶异日之希贤希圣不难则幼学之宜亟也。世家大族。类知设塾延师。教其子弟中人之产。力难延师者亦莫不勉力以附于有力之家。则凡为子弟。宜无不被诗书之泽矣。然而贫富不齐。力能延师者。十不及一。能附学者亦十不过二三。此外则悠悠忽忽。以生以长或习艺以资生。或佣工以餬口。有终身未读书不识一字者。彼岂独无知识哉。限于境耳夫终身未读书。不识一字。已可悯矣。因不读书不识字而遂不识书中之理合什伯千万不识理之人。而羣萃州处。此亦大可虑也。则义学之设。乌可缓也。
国朝雍正癸丑尹文端公总督云贵陈文恭公为方伯。四年中剏建兴复及劝捐设立之义学。至六百五十余处。纂义学汇记一书。两公各为之序。尹序所谓内以养其聪明于未雕未琢之天。外以固其根本于相友相助之地。陈序所谓天下少不学之人。无不学之地。此所以化行俗美而人才日出也。某昔在江苏。所至举行。闲居以后。犹与二三同志。设于吴门。今阅三十余年。筮仕重来皖中。循省初志。窃以天下者。一乡一邑之积也。令长之力。仅能行之一乡一邑。则且就一乡一邑中。倡捐一二塾。以为好义士民之倡酌拟条目。请于上官鉴核行之。方今各省大宪贤者在位。咸以化导人心培养元气为事。监司郡守及州县诸君。亦咸有化民成俗之盛心。于鄙人所议。或当采刍荛而不遗葑菲也。教化行而后人心正。人心正而后风俗醇。氓之蚩蚩。自幼习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训。其长也。或不至即非僻而扞文网也庶不虚生
尧舜之世也。至于事举业而取科第。亦当以幼学为始基章程中所读之书。校之俗师相沿旧章。似较有益。世德之家。明哲之士。体味斯意。培根浚源。异日成就必更醇备家之肥。国之福也。是则尤某之所厚望也。钱唐陈文述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