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归起先书
谦益白:荒村僻远,伏承亲枉玉趾,命较雠《震川先生文集》,不敢以荒落为辞。寻绎旧学,排缵累日,乃告成事。应酬文字,间有率易冗长者,僣以臆见淘汰四分之一。披金拣沙,务求完美,以一生师承在兹,良欲效攻王之勤于遗编也。
编次大意,略序梗概,以求正于法眼。或召玄恭详审商榷,如有未当,不妨改正。
编次之法,略仿韩、柳、苏三集。古今文体不一,亦不尽拘。
先生覃精经学,不傍宋人门户,如《易图论》《洪范传》是也。故以经解为首。
次序、论、议、说,皆议论之文也。韩集总属杂著,今依各集,略为区别。凡四卷。
次赠送序、寿序,凡六卷。赠送序考论学术吏治,皆非苟作。寿序古人所无,先生为之,则皆古文也。旧本别置外集,今仍次赠序。
次记三卷。旧有纪行诸篇,今取陆放翁、范石湖例,入别集。
次墓志铭、墓表、碑碣、行状、传、谱、世家,凡十二卷。志墓之文,本朝弘、正后,靡滥极矣。先生立法简严,一禀于古。移步换形,尺水兴波,直追昌黎,不问其余也。今所汰去者,十不得一,他文不尔。
次铭、颂、赞,一卷。祭文、哀诔,一卷。书三卷。以上诸文,汰者四分之一,亦有存其半者。
欧、苏集是二公手定,外制、奏议别为一集。今集中才数篇,故居别集之首,而策问附焉。
次《宋史论赞》一卷。先生有志重修《宋史》,存论赞以见其志。
欧、苏集俱别载小简。古人取次削牍不经意之文,神情欬唾,仿佛具焉,故录为二卷。寒喧骈偶之词不载。纪行一卷次之。
次《马政志》一卷。先生邢州入贺时,留纂修寺志,故有此作。既有关于国故,其文则自谓仿《史记》六书也。取昌黎《顺宗实录》例,系之别集。
公移吏牍,各有格式,委悉情事,雅俗通晓,乃为合作。非老于文笔者不能为,亦不能知也。录而存之,略为一卷。水利、赋役、御倭诸书议,散在集中,可以参考。
唐人编李、杜诗,以文为别集,比兴著述,从其所重也。今取其意,录古今诗一卷。
先生为举子,即以论策擅场。今所存者,场屋帖括及科举程式之文。然其议论慷爽,行文曲折,盖二苏、秦、晁降格而为之也。今取二苏《应制集》例,录论策一卷。
右编次《震川先生文集》三十卷、《别集》十卷、《余集》不分卷,约三百余篇。先生于词章,刊落皮肤,独存真实。虽其牵率应酬,或质而少文,或放而近易,有识者精求之,可以窥见先生摆脱流俗,信心师古之大致。余以管见,僣有去取,盖犹未能免俗,规规然以时世心眼测量前哲,有余愧焉。辍简之余,忾然三叹,并识之以讯于智者。
庚子五月二十八日,谦益白。
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凡例五则
一、选定。
此集旧尝三刻。复古堂本止分上下卷,不备可知。昆山本文三百五十余篇,常熟本篇数略少,而昆刻所无者殆半。未刻藏本,又二百余首。钱牧斋先生尝合已刻、未刻诸本,总选得五百九十余首,而尺牍、古今诗在外,合计四十卷。今大率从其选本,但未刻中之不收者,已刻中之被汰者,庄以为尚有遗珠,又自以己意增入十有余首。今自尺牍二卷、诗一卷之外,总计文六百有五首,悉付诸梓人。其外二百余首,则依钱宗伯名为《余集》,而藏于家。
一、编次。
钱宗伯所编集三十卷,首经解,末书。又《别集》十卷,首制辞,末论策。今大概因之,独以为古人文集书多在前,不当置之末卷,今移置书三卷于赠送序之前,而以祭文为末卷。又论策,据《苏文忠集》编在策问之前,今移置于《别集》之首,策问次之。《文选》诸书,诗在文前。今以府君所专攻者文也,诗不过余兴及之,篇章亦不多,故从《柳子厚集》之例,以诗居末。
一、正误。
他书刻本之误,不过字画略差,或偶脱一二字耳。惟此书旧刻之误,不可胜举,约有四端:有因声音近似者,有因草稿紆糊者,有因叶数颠倒者,在因妄加删改者。如尚书徐晞之为“熙”,少傅夏言之为“贤”,儒者钱德洪之为“宏”,此因声音近似而误者也;如“富贵淫佚陨命亡国”,本《汉书》成语,乃倒置错出,以致上下不属,文义难通,此因草稿紆糊而误者也;至《水利策》一篇,遂颠倒四百余字,向来选家坊本,皆袭舛而不觉,此因板心数目颠倒而误者也。凡此,皆因失于较订,以致传写之讹。至于妄加删改,为尤甚焉。昆山本则以从祖之好自用,凡篇首作文之由,往往删去,篇中遂无照应。而擅改者尤多。常熟本则以宗人之少读书,凡用经史彼所不晓者,非删则改。今皆据家藏抄本正之。其抄本亦误者,则考古书、据文义以正之。较勘数四,颇为精详。间有疑者,阙之。讹谬既正,似可不言,但以旧刻行世已久,恐观者见其参差,反致疑于新刻,不得不明言其故,非敢暴前人之短也。
一、删重。
隆庆元年浙江乡试时,府君任长兴方逾年,以资浅故,不得为同考试官,仅入外帘。然夙负高望,主考推重,五策问俱委作,并属作对策,后遂刻为程策。惟第五道,主考颇加删改,府君与门人尺牍,以为窜入鄙语,故今集中对策止存前四道。昆山旧本因止刻策问,故首载前四策问。今既并对策俱刻,不必又重见,故去之。又《吴纯甫行状》《墓表》二首,大略皆同,今存《行状》而废《墓表》。《西王母图序》二首,大同小异,今存前作而废后作。《送周御史序》,一作颂而略改,今存序而废颂。若题同而文绝不同、截然为二首者,如《送王子敬之任序》之类,则两存之。
一、履历。
凡古人文集,必载本传以见其人之生平。府君之学术文章,宜入儒林、文苑。以未有国史,缺于无征,今但取前辈诸公志、铭、墓表、行状、传、赞、序、跋,凡有关于府君之文集者,附录一卷于后,庶几读府君之文者,开卷而如见其人云。
曾孙庄识
谨按:恒轩先叔父府君所作凡例,屡经窜改而未有所定。玠于刻工处见抄本,凡八则,而中多可商,思欲删逸之而未敢也。会往虞山谒从叔孝仪,孝仪叔出先叔凡例一册,内止五则,云得之于钱子绣林。盖钱子于黄洲董夫子署中携归,此为先叔最后改本无疑,而家中特遗其稿。因大喜过望,亟以付诸梓。集中选定编次之法,大约因钱宗伯而不无稍异。今系先叔凡例于后,而仍存钱宗伯凡例于前,庶几不没其实,且令世之君子有所考焉。
康熙乙卯孟春望后一日,玄孙玠谨识。
新刊震川先生文集较订助刻姓氏
王崇简简上虞二球董正位吴兴祚
赵昕严沆曹溶刘体仁薛信辰
张其翰秦迍严曾榘郝毓嵾高冕
秦松龄钱肃润秦松岱华长发吴伟业
金俊明宋实颖蒋伊何平翁澍
陆廷祉王楫汝李临陆士炳金望
钱士植黄璠张震维席启疆张艾
严宗垂叶国华李可沠叶方恒盛符升
徐与乔叶方蔼徐乾学葛云芝徐秉义
丘钟仁马鸣銮徐元文何陆恺朱用纯
叶方蔚叶奕苞王缉基李遥章王缉植
谢家柯李遥威黄泓陆时通李遥穣
张塱盛翊治沈廷瑗杨元咎周霑
金植徐渱侯荣金侃
侄孙
起先纶定世
曾侄孙
圣脉湸虹
允哲允谋允肃允临芳德
玄侄孙

是集之刻,始于辛亥岁。宛平王宗伯素切表章,而龙门董夫子首捐俸助梓,邻境邑侯如吴伯成、赵雪嵊两明府共襄其事,于是当代文衡及远近士大夫分任剞劂。自辛亥春王迄癸丑仲秋,全集已刻十之七,不幸先叔恒轩府君中道捐馆。玠室同悬磬,无以卒业,赖董夫子复倡助鸠工,而俾克告成,则叶学亭、徐健庵两先生之力居多。盖全集之竣,其难如此。今府君之文行将风行海内,要皆诸君子之功,其姓氏不可以不书也,故备列之。至虞山从祖裔兴公于庚子岁即梓太仆府君之文,功虽未竟,然全集之成,实由从祖倡之。他若吴门、练川、松陵诸同宗,凡助刻者,亦皆附识于后云。
康熙乙卯春王正月望后六日,玠拜识。
(以上各篇见《震川先生集》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