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到屋外,她听到屋里在说话,就听宝玉说:林姑娘说过这些混蛋话没有?如果她也说这样的混蛋话,我早离得她远远的了。黛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的是,宝玉果然是自己的知心人;惊的是,宝玉竟然这么公开地表白感情,夸奖自己;叹的是,你我都是知己了,为什么又出现金玉良缘的说法,为什么又来一个宝钗呢!悲的是,父母早早的去世了,虽然有一肚子话要说,可是说给谁听呢,又有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呢。
她越想越远,想想自己身体虚弱,肯定是个短命的人,这么好的知己、好的感情又有什么用呢!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样也没法进去了,她转过身,边擦着眼泪,便往回走。
宝玉慌慌张张地换好衣服走出来,正好看见黛玉在前面慢慢地走着,好像在擦泪,就快走几步赶上去,笑着问:妹妹去哪里啊?怎么又哭了?黛玉回头见是宝玉,勉强笑笑:我什么时候哭了。宝玉笑了:眼睛上的泪珠儿还没干呢,还撒谎呢。说着,他就上前帮忙去擦泪。
黛玉赶紧后退几步:你要死啊,怎么能动手动脚的!宝玉嬉皮笑脸地说:光顾了担心你了,也就顾不上死活了。黛玉笑一下:你死了不要紧,只是丢下了什么金锁,又是什么麒麟的,可怎么办呢?宝玉可真急了,凑到脸上问:你还说这样的话,到底是咒骂我还是气我呢?黛玉也想起前几天的事,后悔自己说话太刺激了,就赶快说好话:你别着急,我说错了。看急得筋都暴起来,一脸的汗。说着,她伸手替宝玉擦汗。她也控制不住自己,开始动手动脚了。
宝玉呆呆地盯了她半天,才说出你放心三个字。黛玉也呆了半天,才说: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你真不明白这话?难道我平常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黛玉说:我还是不明白。宝玉使劲点着头,感叹说:好妹妹,你别骗我了。如果你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的一片心白费了,就连你对我的心也都辜负了。你都是因为不放心,才搞得一身的病。如果能放心,这病也不至于一天比一天重啊。黛玉不是不放心,她想放,但实在是放不下啊。恋人说的话可能外人听起来莫名其妙,只有他们自己懂啊。
黛玉听了这话,就好像被电击着一样,非常震惊。她感觉宝玉的话简直就是从自己的心里掏出来的,那么准确,那么真挚。她心里有千万句话要说,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痴痴呆呆地看着他。宝玉心中也有千言万语,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也痴痴呆呆地看着黛玉。
两个人就这样一言不发地互相瞧了半天。黛玉的眼泪又滚落下来,她转身要走。宝玉拉住她说:好妹妹,你站一下,我说一句话你再走。黛玉一边擦眼泪,一边推开他的手:什么话都不用说了,你的话我早知道了!说着,她头也不回地走了。两个人说的话不多,交流就通过眼睛了。这叫什么来?对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还用多说吗?
宝玉站着,陷入了沉思,又发呆起来。这时,袭人追过来给他送扇子,看见黛玉和他站在一起说话,见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她就走上去说:你也不带扇子,多亏我看见,给你送过来。宝玉出了神,听见有人和他说话,也没看看是谁,就一把拉住,眼睛直直地说: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天我大胆说出来,就算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害得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别人,只好藏着。只有你的病好了,我的病才能好呢。我就是在梦里也忘不了你啊!这番话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他得了什么病?当然是相思病了!不过,这段爱情表白确实很大胆,就算是现在也够直接的。不过,现在的人还有更直接的、更大胆的,一见面就问一夜情,这可能就与爱情有很大距离了。
袭人早吓得魂儿都丢了,使劲推他说:这是哪里的话!是不是中邪了?宝玉一下子清醒过来,认清是袭人送扇子来,羞得满脸通红,夺过扇子,转过身去跑了。
袭人见他走了,想起宝玉刚才的话,就猜着是对着黛玉说的。于是,她就开始担心宝玉和黛玉闹出丢人现眼的事。她仔细想想宝玉的话,越想越害怕,浑身直发凉,急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宝玉的话确实很吓人,好像他们两个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偷偷同居的地步了,这在过去可是伤风败俗的事情,不能让人忍受的。有人可能说了,袭人和宝玉不也有这种关系了吗,那算不算伤风败俗啊?那不能算,因为她和宝玉的关系是经过领导王夫人批准的。再说,他们那就是老爷和小老婆的关系,偷偷摸摸的行为,所以更没有人指责。过去就是这样,可以娶小老婆,可以找情人,可以玩妓女,但就是不能谈恋爱。现在呢?自由了,不过公开地
娶小老婆又不行了。
这时,宝钗走了过来,笑着对袭人:这么毒的太阳,站那里干什么?袭人赶忙笑着回答:那边有两只小鸟在打架,很好玩,我就看呆了。是有两个打架的。宝钗又说:宝兄弟刚才穿戴得那么整齐,急急忙忙地去干什么?他现在说话越来越没有谱了,我也没敢和他打招呼。袭人说:老爷叫他出去。宝钗关心地说:嗳哟!大热的天,叫他干什么!不会是又要教训他吧。袭人笑着说:不会的,可能是要接待什么客人。宝钗笑了:这个客人也太不知趣了,大热的天跑来干什么!袭人点头说:可不是嘛。
宝钗又问:云丫头在你们家干什么呢?袭人笑着说:刚才我们聊天呢。我准备请她帮这做双鞋子。宝钗看看四周没人经过,这才小声地说: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这时候就不会体谅人了。最近我看云丫头神情,再加上听到的一些议论,我觉得云丫头在家里一点儿事情也不能做主。他们家为了节省开支,就没有雇用做针线活的人,穿的衣服、鞋子大部分是云丫头她们亲自动手做。这几次她来了,总说家里累得很。我再问她,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但具体的情况也不肯说。她从小就没了爹娘,心里苦啊。看着她这样子,我就伤心得不得了。
袭人一听,后悔得直拍手:对啊,怪不得上个月我请她打十根蝴蝶结,过了好些日子她才派人送过来,还说'打得有些粗,等以后过来住着再好好打吧'.看来,我们求她做不好推辞,还不知她在家里怎么熬夜呢。我真糊涂了,不该让她做啊。宝钗又说:上次她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半夜,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活,她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就生气。袭人无奈地说:偏偏我们那个犟脾气的爷,不论什么东西,一律不让那些仆人们做。宝钗笑着说:你管他呢!只管叫别人做,说是你做的就行了。袭人笑了:骗不了他,他认得出来。没办法,我自己慢慢地做吧。宝钗接着说:我替你做点,好吗?袭人高兴地说:真是这样,那可是我有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去。
话还没说完,一个老婆子急急忙忙地走过来,嘟嘟囔囔地说:金钏儿姑娘好好的跳井死了!袭人吓了一跳,赶快问那个金钏儿?老婆子哼哼:难道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天不知为什么被赶出去了,在家里哭得昏天黑地,也没人理她。刚才有人到东南角的井里打水,看见一个尸体,赶忙叫人打捞起来,谁知道就是她。宝钗沉思着说:真是奇怪。袭人也跟着点了点头,想起两个人以前的交情,眼泪就流了下来。宝钗和金钏儿好像不大熟,再说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环,她死了,宝钗没有什么感觉。不过,宝钗听见这话,还是赶紧去安慰王夫人。
王夫人的住处,静悄悄的,王夫人在里间房坐着正流泪呢。宝钗进去后,也不敢张嘴问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在一旁坐下了。是啊,这毕竟是件不好的事,该不该提起,应该看领导的意思。王夫人抬头问:你从哪里来?宝钗轻声回答:从园子里来。王夫人又问:见到你宝兄弟了吗?宝钗回答:刚才见到了。他穿着礼服出去了。
王夫人又哭着说:你知道发生了一件怪事吗?金钏儿投井死了!宝钗忙接上话茬:就是怪,好好的投井干什么。王夫人说:前天她打碎了一件东西,我一时生气,就打了她几下,把她赶了出去。我本来想过几天就叫她回来,谁知她气性这么大,竟然投井死了。这都是我的错啊。她撒谎!不过,勾引男人的丑事,特别是勾引宝玉的事,怎么好随便对人说呢。她说不上多么狠毒,这时候心里确实不舒服。当然,你想让她懂得的道理,平等地对待丫环,那是不好办。
宝钗跟着叹口气:姨娘心肠太好了,所以才这么想。我看,她应该不是赌气投井的,很可能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她从我们这里出去,肯定感到很清闲,到处逛着玩,哪里会生气呢!就算使她生气了,那也说明她不通人情、不懂道理,死了也没人心疼的。王夫人点点头,还是叹了口气:话虽这么说,我心里还是不安啊。
宝钗真会安慰人,三言两语就把王夫人的精神包袱给卸掉了。
宝钗又跟着叹口气:姨娘心里实在不好受,就多赏几两银子给她办丧事,也就算尽了一份心了。王夫人说:刚才我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本来还向拿你们妹妹的两套新衣服给她穿,凤丫头说正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为过生日新做了两套。你林妹妹那个孩子喜欢多心,况且她也总是生病,给她过生日的衣服,送给死人穿,肯定犯了忌讳。没办法,我只好让裁缝紧急做两套了。如果是别的丫环,赏她几两银子就行了,只是金钏儿就如同我的女儿啊。一边说,她一边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真的,是假的?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感情应该是有的,不能全是假的。
宝钗赶紧说:姨娘何必让裁缝赶着做,我前天正做了两套,拿来给她不就省事了嘛。况且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材差不多。王夫人说:可是,这样你不忌讳什么吗?宝钗笑了:姨娘放心,我从来不在乎这些事。说着,她就站起身来回家去拿。王夫人派两个人跟着去了。
事情还是真凑巧,这么多人就没有做新衣服的?宝钗面对这样的事,说出话来很得体,出的主意也很实在。过去的人忌讳多,她能拿出自己的衣服给死人穿,确实也不容易,不过这是为了王夫人,而不是为了金钏儿。过去的丫环,地位低,命就贱,死亡赔偿金当然就低了,这不能怪宝钗,那时的人都这样认为,恐怕连金钏儿自己也是这样看的。现在也有这种现象,死亡赔偿金城里人就是比农民高,同样的命价格却不一样。对这种现象,很多人竟然觉得非常合理、非常正常,那我们怎么能够怪百年前的宝钗觉悟太低呢?宝钗的衣服怎么给金钏儿穿过?很可能,每年老爷、太太、小姐们都要把旧衣服捐出来,拿给仆人们穿,金钏儿那次正好分到了宝钗的。
一会儿,宝钗就把衣服拿了来,她看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流泪。王夫人好像正在训他,见宝钗来了,就停住不说了。宝钗善于察言观色,也大致能猜到事情的原因了,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放下了衣服。王夫人把金钏儿母亲叫来,把衣服拿走了。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吗?金钏儿家里人就这样算了?别的人会不会找茬呢?
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