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食滞成积,消食丸。凡旦昼阳盛,谷气易消,食可饱;暮则阴盛,谷气难化,食宜少。夏暑秋凉,晚餐尤宜简泊,则脾不困胃不滞矣。
饮食症论治
附方
〔补中〕补中益气汤、见一卷中风。
〔消痰〕和胃二陈汤、夏、陈、苓、草、炮姜、砂仁、枣〔消导〕大和中饮、楂、朴、枳、夏、陈、干姜、泽泻、木香麦芽、砂仁〔温中〕理中汤、见一卷中风。
〔去寒〕温胃饮、白蔻、人参、泽泻、益智、砂仁、浓朴、甘草、干姜、姜黄、黄、陈皮〔开郁〕神香散、丁香、蔻仁〔酒伤〕葛花解酲汤、见一卷湿。
〔补阳〕四维散、人参(四两)、附子、炮姜(各二钱)、乌梅(五分)、炙草(一钱)、水拌蒸,烘干再研,每服二钱。
〔肾阳〕二神汤、故纸、肉蔻、枣肉、姜汁、加吴萸、五味,名四神汤。
〔温中〕八味理中丸、理中加茯苓、麦芽、神曲、砂仁〔痞满〕枳实消痞丸、枳实、黄连(各五钱)、浓朴(四钱)、苓、术、姜、草、夏、麦芽(各二钱)〔痞热〕生姜泻心汤、芩、连、参、草、夏、干姜、生姜、大枣〔补脾〕异功散、见一卷中风。
〔导滞〕小承气汤、见一卷温。
〔升阳〕举元煎、参、(各三钱)、术、草(各一钱)、升麻(五分)、姜枣、水煎。
〔胆热〕温胆汤、见一卷温。加、人参、远志、枣仁、熟地、名十味温胆汤。
〔吐酸〕戊己丸、黄连、吴萸、白芍〔胁痞〕黄连泻心汤、黄连酒炒,水煎服。
〔虚热〕安胃饮、见本卷脾胃。
〔虚寒〕养中煎、参、苓、姜、草、山药、扁豆〔虚痞〕治中汤、参、术、姜、草、青、陈、半、加生姜。
〔思伤〕归脾汤、见二卷劳瘵。
〔去湿〕平胃散、见一卷中风,加扁豆、木通,名加味平胃散。
〔湿泻〕胃苓汤、见一卷中风。
〔胃气〕调气平胃散、见一卷中风。
〔胃火〕泻火散、见一卷火。
〔清胃〕太清饮、知母、石斛、木通(各一钱半)、石膏(三钱)、麦冬(二钱)〔食积〕消食丸、楂肉、神曲、麦芽、萝卜子、青皮、陈皮、香附(各二两)、阿魏(一两)〔补元〕参术膏、人参、白术
呕吐论治
呕吐症,胃气失降使然也,而多由肝逆冲胃致之。《灵枢》谓足厥阴所生病者,胸满呕逆是也。夫胃司纳食,主乎通降,其上逆而呕吐者,乃肝邪犯胃,或胃虚肝乘,故治呕吐,必泄肝安胃。用药主苦降辛通,佐以酸泄。其肝阳上亢,食入呕吐者,用苦辛降逆,如黄连、川楝子、吴茱萸、半夏、浓朴、姜汁之属。或苦酸泄热,如乌梅、白芍、木瓜、枳实、左金丸、戊己汤。其胃阳衰,风木乘克,食入不变者,用温胃平肝。
如人参、干姜、丁香、半夏、青皮、白芍,或吴茱萸汤。其脾阳衰,不能运化,腹胀痛呕者,用辛温行滞。
香砂六君子汤加益智、浓朴、神曲。其胃虚客气上逆,噫嗳欲呕者,用咸以软痞,重以镇逆。旋复代赭汤加二陈。其中阳虚,浊阴犯胃,吐黑绿苦水者,用辛热开浊。理中汤加川椒、半夏、附子、茯苓之属。其肢冷脉微,时吐清水者,用辛热扶阳。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其肝火郁热,吞酸吐酸者,用辛咸苦降。左金丸,或盐炒吴茱萸汤去枣。其胸痞痰阻,食已漾漾欲吐者,用辛泄。生姜泻心汤,或二陈汤加蔻仁、吴萸、姜汁。
其肝厥上逆,脘痛呕涎者,用辛通,佐以酸泄。如川椒、干姜、桂枝、乌梅、白芍、半夏。其因惊怒动肝,致胁痛干呕而液虚者,用辛通润补。大半夏加茯神、麦冬、青皮、白芍、当归。其支饮,汤水下咽呕吐者,用辛泄。小半夏汤。其肝阴胃津两虚,肝风扰胃呕吐者,用柔剂滋液熄风养胃。如人参、白芍、麦冬、阿胶、小麦、半夏、茯苓、粳米之属。其肝风犯胃,呕吐眩晕者,用苦酸以和阳。如黄连、白芍、乌梅、牡蛎之属。
其呕伤胃津,热邪乘胃,食入即吐者,用辛凉化痰。温胆汤加石斛、山栀。其气冲呛咳吐逆者,肝火上凌,过胃犯肺,用清肃苦降。如苏子、杏仁、枇杷叶、前胡、山栀、栝蒌仁、降香末。其气冲心痛,饥不欲食,吐蛔者,用苦辛酸以伏虫。理中安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