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诸疟通治法。若阴疟邪深,本不在表,三五发后,乘元气未衰,用陈香橼大者全个,挖小盖,入水飞雄黄五钱,纳盖,铜丝扎好,炭火、,、时烟出,勿令雄黄走出,存性研末。病者隔夜勿食,明晨开水下,以箸探喉,吐尽胶痰。再服再吐,半日,饮粥汤吐止。顽痰既去,随服补剂,归脾汤加减,效。如未止,寒热必轻,截疟饮立效。勿用常山等。延久必虚,专养正却邪,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如未止,热重于寒,用丹皮、鳖甲、白芍、当归、何首乌。寒热夜甚,何首乌散加归身。发时渐晏,大剂补中汤内升麻、柴胡少用。寒从背起,阳虚汗泄,人参、黄桂枝、炙草、茯神、大枣、鹿胶、牡蛎。热盛伤阴,遗精便血,固本丸加白芍、首乌、阿胶。营卫两虚,人参养营汤,或何人饮。脾阳虚,食不化,六君子汤、四兽饮,俱加砂仁、神曲、谷芽,甚者理中汤。脾阴阳俱虚,归芍六君子汤加首乌。胃阴虚,不饥不食,人参、玉竹、麦冬、白芍、石斛、薏苡、乌梅、半夏。脾胃两虚,肢寒泄泻,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邪入厥阴,呕沫腹痛,蛔动肢厥,半夏泻心汤去参、草、大枣,加牡蛎、白芍、浓朴、乌梅。
久疟肾阴虚,面赤口渴,六味汤加五味、白芍、肉桂。肾水火俱虚,疟久成痨。养营汤吞八味丸。虚人疟母,不治成胀,四兽饮加鳖甲、当归尾、桂心。元气犹壮,癖积左胁下,鳖甲饮子。不应,何膝煎。疟久邪结血络,左胁胀痞,连及少腹,治宜通络,守补无效。桃仁、丹皮、鳖甲、归尾、桂心、甲片、延胡。通其血络,痞胀乃除,再用补剂,自获全愈。
《己任编》曰∶凡疟将发时,与正发之际,勿施治,治亦无效。必待阴阳升极而退,此邪留所客之地,乃可服药治之。且当未发前二三时,迎而夺之。
凡小儿胎疟,不能服药,用黄丹(五钱)、生明矾(三钱)、胡椒(二钱五分)、麝香(少许)。共研末,以好醋调敷手心,男左女右,以绢包手掌,药发自汗而愈。
凡小儿未进谷食者,患疟久不止。用冰糖浓煎汤喂之,最验。出徐忠可《金匮》注。
阴疟论治
附方
〔劫痰〕常山饮、常山(酒浸,炒,二钱)、草果、槟榔、知母(各一钱)、贝母(钱半)、甲片(一钱)乌梅(二个)〔劫湿〕七宝饮、常山、草果、槟、朴、青、陈、草、水酒煎,露。
〔散寒〕露姜煎、见本卷疟。
〔寒热〕小柴胡汤、见一卷温。
〔热多〕清脾饮、朴、术、苓、夏、青、草、柴胡、草果、黄芩、姜〔湿盛〕平胃散、见一卷中风。
〔痰多〕二陈汤、见一卷中风。
〔消痰〕二妙丸、橘红、半夏、神曲和丸。
〔渗湿〕四苓散、五苓去桂,见一卷温。
〔湿热〕清中驱疟饮、柴、芩、枳、朴、青、陈、术、夏、山楂、草果、姜〔暑疟〕香薷饮、见一卷中风。
〔痞热〕半夏泻心汤、见一卷温。
〔结热〕小陷胸汤、黄连、半夏、蒌仁〔补脾〕归脾汤、见二卷劳瘵。
〔截邪〕截疟饮、黄、(二钱)、参、术、苓(各钱半)、砂仁、草果、橘红(各一钱)、五味(三分)甘草(六分)、乌梅(三个)、姜(三片)、枣(二枚)〔养正〕补中益气汤、见一卷中风。
〔夜热〕何首乌散、生何首乌(五钱)、青陈、草(各一钱)、姜(七片)、大枣(三枚)、露一宿。
〔阴阳〕固本丸、见一卷中风。
〔营卫〕养营汤、见二卷劳瘵。
〔营卫〕何人饮、首乌、人参(各三钱)、当归、陈皮(各二钱)、姜(三片)〔阳虚〕六君子汤、见一卷中风。
〔补截〕四兽饮、六君子汤加、乌梅、草果、姜、枣〔阳虚〕理中汤、见一卷中风。
〔补脾〕归芍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加归、芍。
〔脾胃〕参苓白术散、见三卷睥胃。
〔吐蛔〕乌梅丸、见三卷呕吐。
〔阴虚〕六味汤、见一卷中风。
〔阳虚〕八味汤、见一卷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