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
(徽州)田少民稠,商贾居十之七,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迁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其迩焉者矣。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歙为首邑,则歙人之善贾又其明证也。然邑固有单寒之子,无尺寸藉而积渐丰享者,亦有藉父兄余业,未几而贫乏不振,甚至不克自存者。
民国《歙县志》卷1《风土》
639郡邑(歙县)田少民稠,商贾四出,滇、黔、闽、粤、豫、晋、燕、秦,贸迁无弗至焉。淮、浙、楚、汉其迩焉者矣。
《歙事闲谭?歙县风俗礼教考》
640
遍地龙游之说,久不闻矣。万历壬子志以为积习可慨,嗟夫,今又安得有此积习也。为商贾者既不轻去其乡,所业甚细微,其稍大之商业,皆徽州、绍兴、宁波人占之,乌在其能商贾也。昔人日以地瘠民贫为忧,而又贱商轻贾,以呜高尚,此遇所最不解者。
民国《龙游县志》卷3《地理考》
641(徽商)藉怀轻赀遍游都会,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
万历《休宁县志?舆地志?风俗》
642
(休)邑中土不给食,大都以货殖为恒产,因地有无以通贸易,视时丰歉以计屈伸,居贾则息微,于是走吴、越、楚、蜀、闽、粤、燕、齐之郊,甚则逖而边陲,险而海岛,足迹几遍禹内。
康熙《休宁县志》卷1《风俗》
643
县志应注重邑人移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可但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新志应列“大绩溪”一门,由各都画出路线,可看各都移殖的方向及其经营之种类。如金华、兰朝为一路,孝丰、湖州为一路,杭州为一路,上海为一路,自绩溪至长江为一路。其间各都虽不各走一路,然亦有偏重,如面馆业虽起于各村,而后来成为十五都一带的专业;如汉口虽由吾族开辟,而后来亦不限于北乡。然通州自是仁里程家所创,他乡无之;“横港”一带亦以岭南人为独多。
《绩溪县志馆第一次报告书》《胡适之先生致胡编篡函》
644(江西)靖安于豫章为僻邑,隙地种竹,竹巨而茂。其巨者剖之可为篾,歙人贸以通舟楫所不及,其次者用以为治。
《古今图书集成》853卷《职方典?南昌府部》
645(查岩振,明成化正德间休宁人)勤生积累,好善乐施。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劳;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经商于外,而誉驰湖海;干蛊于家,而推重乡闾。
《休宁西门查氏祠记?凤湖处士彦辉查公墓志铭》
646
(许秩,明弘治嘉靖间歙县人)及壮,与余大父客于河北。嘉靖初,河北氵饥,藩邸暨居民日求贷,大父辄出钱帛贷之。公计其莫偿,且惧先业中圮,乃挟轻赀求去。归谓伯父曰:“丈夫非锐意经史,即寄情江湖间,各就所志,期无忝所生而已。若其积学力行,善事吾父母,各将适中土,相厥土宜,收奇赢以给若。”于是告于曾大父,曾大父曰:“可。”遂束装,南讫闽广,北抵兖冀。公善治生,能任人趋时,积十余岁,已殷殷盛矣。岁丙午,自青齐入湖湘。明年,复自湖湘北上,致息数倍。又明年,归自济北,资财甲于乡,为大贾人。公去家二十年,及归,比两月,复为行计。或泥之曰:“公老矣,即田里亦足自乐,何若历彼险阻为也。”公吠然曰:“男子生而桑孤蓬矢以射四方,明远志也。吾虽贾人,岂无端木所至国君分庭抗礼志哉?且吾安能效农家者流,守姊基、辨菽麦耶?”一日读货殖传,见蜀氏工于市易,贾而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悄然动游兴。于是买舟浙江,溯流而上,直达成都,历川峡之胜,迁厥物产于齐鲁间,如是往来者再,资用益饶。
歙县《许氏世谱》第五册《平山许公行状》
按:许秩生于明弘治七年,年六十一卒。
647
予侄邻溪,讳叔,字德明年十四与添荣公挟囊东游,商于太平郡,有行义以信于人。其事添荣公曲意承顺。逮添荣公以天年终,于是又偕仲弟贾于太平郡之黄池,居积转输,日以赢足,扶育幼弟,极其友爱。常独贸迁于吴、越、燕、赵间,少于所获,必均分之,不以一钱自私。且善与人交,一见即倾盖如旧,邂逅者往往有去后之思。时转采抵庐江,适县下令遏籴,诸商皆袖手无策,惟侄躬见邑侯,具陈民隐,由是除其令。虽待小臧仆,亦必御之以恩。惟朴素,衣浣必再三。然务赈人之穷,来称贷者,不以匮乏辞,亦不复问其偿。侄生于正德丙子四月初四日卯时,殁于嘉靖甲子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春秋四十有九耳。
歙县《许氏世谱》第5册《邻溪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