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散
治耳中出脓。
枯矾(一钱)干胭脂(一钱)麝香(少许)
共为末,吹耳内。
蔓荆子散
甘草(炙,五分)升麻(三分)木通(三分)赤芍药(五分)桑白皮(五分)生地黄(一钱)麦门冬(去心,四分)前胡(三分,去芦)蔓荆子(七分)赤茯苓(六分)甘菊花(四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虚耳
肾虚耳聋者,益肾散或六味地黄丸、补阴丸。(方见虚损。)劳损耳聋者,地黄丸、人参养荣汤。(方见虚损。)大病后元气损伤,精血虚耗,耳聋及鸣,调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益肾散
治肾虚耳聋。
磁石(制,一两)巴戟(去心,一两)沉香(一两)石菖蒲(一两)川椒(一两,去目)
末之,每二钱,用猪肾一枚,细切,和以葱白、食盐,并药用湿纸裹煨,空心酒下。
气耳
气怒厥逆耳聋,和剂流气饮。气壅于上而聋者,清神散。气实人耳聋或鸣者,槟榔丸、神芎丸。气闭耳聋,用甘遂为丸,如枣子大,塞耳内,服甘草汤。
和剂流气饮
陈皮(四两)青皮(四两,炒)甘草(炙,四两)浓朴(姜炒,四两)香附(醋炒,四两)紫苏(四两)木通(二两)大腹皮(二两)丁香(一两五钱)槟榔(一两五钱)木香(一两五钱)草果(一两五钱)莪术(炮,一两半)藿香(一两五钱)肉桂(一两五钱)人参(去芦,一两)白术(炒,一两)木瓜(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赤茯苓(一两)石菖蒲(一两)白芷(一两)半夏(一两)枳壳(炒,一两)
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煎服。
清神散
气壅耳聋。
甘菊花(五钱)羌活(去芦,五钱)僵蚕(炒去嘴,五钱)木通(四钱)荆芥(四钱)川芎(四钱)防风(去芦,四钱)木香(四钱)甘草(炙,四钱)石菖蒲(四钱)
末之,每服三钱。
木香槟榔丸
郁李仁(一两)半夏曲(一两)皂荚(去皮,炙,一两)槟榔(五钱)枳壳(炒,五钱)木香(五钱)杏仁(去皮,炒,五钱)青皮(五钱)
末之,别用皂荚三两去皮、弦、子,浆水半碗,搓揉,熬膏,入蜜少许,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神芎丸
气实人耳聋。
大黄(一两)黄芩(一两)牵牛(一两)滑石(一两)
末之,滴水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汤送下。
卷八外科
痈疽证六
【歌】疽发恶深其状小,浅而大者是为痈。要看部位分虚实,薄处尤当大补荣。
【论】《原病式》云:痈者,浅而大者也。疽者,深而恶者也。热盛血则为痈疽。丹溪云:痈疽须看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多血少气者,有血气俱多者,不可以一概论。若夫要害处,近虚怯处,如少阴、厥阴经生痈,以其气多血少,恐肌肉难长,疮口未合,必成大害。所以戒用驱毒利药以伐其阴分之血,当大补气血,方可收功。又如中年人生痈疽,才有痛处,参之脉症,但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可保终吉。河间云:肿掀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病在皮肉。非气盛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救里,宜复煎散除湿散郁,使胃气和平,或未已,再煎半料与之。如大便秘,烦者,少少与黄连汤。如微利而烦,热少退,却复与复煎散半料,如此使荣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伤。世俗多用排脓内补十宣散,若用于些少疮及冬月则可,若溃疡于夏月用之,其桂、附辛热温散,佐以防风、白芷,吾恐虽有参、,难为倚仗,不若复煎散之愈也。学人临用斟酌,斯无弊也。
托裹复煎散
防风(三两,去芦)地骨皮(二两)白茯苓(二两)黄芩(二两)白芍药(二两)人参(二两,去芦)白术(二两,炒)黄(二两,蜜炙)肉桂(二两)甘草(二两)防己(二两)当归(二两)
先以苍术一斤,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术,入前药煎至四盏,分四次饮之,术渣还可再煎。
背发发脾肚,在肩下脊上,因饮食而感其毒,广一尺,深一寸,溃虽在骨,不穿膜不死,急治脾肚之毒。
内当托里护心,外当拔毒散肿,内外夹攻之。若发于右脾中,恐其毒奔心,大要服药截住,不令攻心。如通脊背肿者,不可救也。
蜂窠发者,正当脊心,头在上,最不宜,乃为反证,全要托里生肌定痛,恐毒攻心难治,心火未发故也。
散走流注发,此毒气乘风热而走,急用疏风定热,则气自息。治之者流注于手、足、腿、膝者,必死无疑。
背发,两头小,四边散攻,乃因饮食所致而气食相关,合阴虚而成之。气虚而散者,所以开口而阔,急服内消药,亦宜补阳也。
肺痈发于左膊间,初可用灯火点破,追疔汤汗之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