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
风疟头痛,骨节疼,或鼻寒气粗。
羌活防风苏叶川芎柴胡白芷(等分)甘草(减半)
煎服。
惊疟寒热发搐。
茯神远志(去心)麦冬(去心)柴胡半夏(姜制,各一钱)甘草(二分)
煎服。
疟久不愈,胁下有块,俗名疟母,服鳖甲丸。(方见四卷。)
阴疟至晚即发,累月不已。
人参芍药(炒)川芎柴胡(各一钱)炙甘草红花(各三分)
煎服。
痢疾十
(添加)
【歌】小儿食积因成痢,初起必当先导滞。赤属热而白属寒,红而散者从伤治。下如五色定难医,久病脱肛宜补气。若还身热不加餐,从来患此终须毙。
【论】小儿痢疾,不问新、久,皆以食积治。新者必用消导,久者必兼调补,挟热治热,挟寒治寒,挟伤治伤。白者为寒,赤者为热,深黄者亦热,红而散者为伤。治痢以伤,痢或寻愈,治伤以痢,未有愈者。(详载第四卷,宜参看。)
初痢宜消导
槟榔枳实蓬术大黄牵牛(等分)
为细末,白滚汤送下,每服三钱。逐去积滞,徐徐调补。
赤痢宜消化兼凉。
当归黄连滑石赤曲芍药神曲陈皮(各一钱)甘草(四分)
煎服。
白痢宜消化兼温。
白术茯苓神曲麦芽(各一钱)肉桂木香甘草(各三分)
煎服。
纯血痢兼伤治。
当归红花赤曲滑石山楂麦芽(各一钱)甘草(三分)
煎服。
积病十一
【歌】积病原因乳哺成,审其虚实察其形。更看惊积与气积,面黄肚热得其情。
【论】小儿有乳积、食积、气积、惊积、虚积、实积、积块之不同。惟夜间有热,肚热面黄者,伤积之明验也。乳积者,因儿啼叫未住,即便乳儿,致伤胃脘,吐、下酸臭是也。食积者,乳食过饱,饱即困睡,肚胀吐泻是也。气积者,因母怒气不散,即便乳儿,儿食气乳,停滞不化,腹痛多啼,痢如蟹渤是也。惊积者,受惊而后有积,时泄青菜汁是也,虚积者,或曾伤食吐泻,或曾取转致虚,其积尚伏,故曰虚积,面与手、足俱肿是也。实积者,壮热屎硬,口渴引饮,善食是也,和脾化积汤加减治之。积块者,丹溪云:气不能成块,乃痰与食积死血也。凡治积块,不可专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消导行血开痰为主,块去,须大补。
钱孔纯云:癖块游走不定,攻则痛闷,日渐枯瘦,急用化癖法贴之,内服消积化聚丸,以除痼疾。若脸黑颊青,不治。详载第四卷,宜参看。
和脾化积汤
治小儿一切诸积,后备加减法。
山楂枳实蓬术浓朴白芍甘草陈皮乳积加砂仁、香附。气积加木香、苏梗。惊积加茯神、远志。虚积加白术、茯苓。实积加槟榔、牵牛。
表有热加柴胡、黄芩。里有热加黄连、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泽泻。大便不通加大黄、枳壳。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积化聚丸
治五积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白术(炒)茯苓黄连干漆(炒去烟)木香砂益智(炒)归尾(酒洗)麦芽(微炒,各三两)红花砂仁(炒)门冬枳壳(炒)穿山甲(烧灰)青皮柴胡神曲(炒,各二两)蓬术(煨)槟榔(炙)桃仁香附(姜汁拌,炒)鳖甲(醋炙,各四两)
上末,蜜丸,重三钱,空心陈米汤化下。
琥珀膏
大黄朴硝(各一两)
为末,以大蒜捣膏贴之。
伤寒十二
(添加)
【歌】婴儿气怯病伤寒,挟食挟惊分两般。要解六经传变候,参详仲景活人方。
【论】《活人书》云:伤寒,大人、小儿治一般,但小小分剂,药性差凉耳。要之,其传变,其形证,与大人不殊也。其所异治者,挟惊、挟食而已。钱仲阳云:小儿正伤寒者,谓感冒寒邪,壮热头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须解表微汗。挟惊者,因惊而又感寒邪;或因伤寒热极生风,是热乘于心,心神易动,故发搐也。当先发表,后利惊。挟食者,或先伤于风寒,后复停滞饮食;或先停滞饮食,而后伤于风寒。以致发热气粗,嗳气,壮热头疼,腹胀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与消导,不解者,大柴胡汤下之。其六经传变证治,当遵仲景法,自有专方,不复赘论,挟惊、挟食者,各从本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