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皆因外感寒暑风湿,内郁喜怒忧惊,蕴积涎饮,乃至饮食饥饱劳逸
之所为也。病气与卫气并居,故病作,卫气昼行阳,夜行阴,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所以日作。其气内搏于五脏,横连于募原,其道远,
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出,故间日作。以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日下一节,以此日作稍晏,至二十五日至骨,二十六日入脊内
,其气上行,故作日益早也。疟气所以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者,在阳则热躁,在阴则寒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则病休,卫气集则复病
也,于是有日作间作早晏不同。又邪气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则作;中于背者,气至背则作;中于腰脊者,至腰脊即作。各随其所中而作,但
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也。更有疫疟鬼瘴等疟,亦以邪气中卫气之所为也。除瘅疟纯热,温疟先热,牝疟无热外,诸疟皆先寒而后热。又《经》曰∶无刺
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为其病逆,未可治也。知此则病方来,与正作,与将过,皆不可治,以反伤真气,不可不知。所因备列于后。
五运论
属性:病者先寒后热,寒则汤火不能温,热则冰水不能寒,以先伤寒,后伤风,故先寒而后热,名曰寒疟。
病者先热后寒,躁烦,自汗恶风,以先伤风,后伤寒,风为阳,寒为阴,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病者但热不寒,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必渴,以伤于暑热,名曰瘅疟。
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
病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栗,病以时作,此以阳虚阴盛,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名曰牝疟。
五种疟疾,以外感风寒暑湿,与卫气相并而成。治之各有方法。
六疟病外所因证治
白虎加桂汤
属性:治温疟先热后寒,恶风多汗。
石膏(四两半)知母(一两半)甘草(炙,半两)桂心(一两)粳米(一合)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未发前,进三服。
术附汤
属性:治冒雨湿,着于肌肤,与胃气相并;或腠开汗出,因浴得之。
附子(炮去皮脐)白术(各一两)甘草(炙)茯苓桂心(各半两)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麻黄白术汤
属性:治伤风寒暑湿,不留经络,与卫气相并,病以日作,寒热交煎。
麻黄(去节汤浸)白术茯苓桂心(各一两)陈皮青皮桔梗白芷甘草半夏曲紫苏乌梅(各三分)干姜(半两)上为
锉散。每服四钱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当发日空心一服,临发一服尤妙。亦治时疫。
太医常山饮
属性:治诸疟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诸药不效。
川常山知母甘草(炙)草果(不去皮,各二两)乌梅(一两)良姜(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五枚,同煎七分,去滓温服,未发前,进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