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
此条紧接上条,如郑氏所言,理应大承气汤以逐其邪,于桂枝何取乎?但此是太阳病误下而致,于证似可急下,此阴实而非阳实,故应从桂枝例,升举阳邪,但加大黄以破结滞,使表里两解,各有去路,则寒随湿去,不温而自温矣。
桂枝加大黄汤方(校补)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本方乃表里两解之剂,用桂枝汤领出陷入的阳邪,加大黄以导其滞,以治实痛,使表里之邪,各有出路。燥尿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大实痛减矣。现推广用以治腹中寒热不调而大痛,痢疾腹痛,荨麻诊等。
八、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郑论】按脉弱而又见自利,其不足甚已,焉有再行大黄之理,似近画蛇添足,殊非确论。
【阐释】此条紧承上条,指出临床用药,必须注意患者体质,体质弱的,攻伐药应慎用,或减轻用药量,以免正气受损,下利不止。郑氏所论正确,当从之。
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郑论】各经皆有旺时,病之轻者,可以当旺时而潜消,宜知。
【阐释】郑氏所论各经皆有旺时,涉及时间医学,从亥至丑上,即下午九时至次日上午三时,此太阴经气旺时也。如郑氏所说:病之轻者,当旺时而潜消。

少阴〔前〕篇
凡外邪挟水而动之证,列于此篇,计二十七法。(据舒本校增)
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是指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郑论】按此乃少阴提纲也。脉微细者,阳不足而阴有馀也。阳主开故寤,阴主阖故寐。寤则从阳,寐则从阴,故知邪入少阴也。
【阐释】
本条是少阴病的脉证提纲。少阴病,可分为直中与传经两种:寒邪直接侵袭少阴,一开始就是少阴证状,为直中;由他经发病而邪传到少阴的,为传经。传经则以从太阳传来的为多,此因太阳与少阴相为表里,二者关系密切,太阳受病时,正气旺者,邪就在太阳而解,正气不足者,邪即乘虚而陷入少阴;其次亦可从太阴传入。少阴病是全身性虚寒证,较太阴病的脾胃阳虚更深一层,而为心肾阳虚,一派阴霾之气,弥漫内外,故有四肢厥逆,恶寒踡卧,下利清谷,精神困倦等严重的阴盛阳微现象。但少阴之本属阴而标属阳,既可从阴化寒,又可从阳化热,所以少阴是有寒化热化的区别,也是有热证的,后面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