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方:黄芩桂心(各三两)茯苓(四两)前胡(八两)
半夏(半升洗)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间食生姜粥。投取小便利为瘥。
琥按上主疗云。发汗不解。邪入胸胁痞满者。少阳病也。其曰呕逆。曰小便不利。曰微热而烦。当是小柴胡加减之证。但其曰下利。又当是太少合病。此方名黄芩汤。与仲景黄芩汤大不相同。然亦各尽其妙。方中用黄芩前胡者。治胸胁烦热而痞满也。用半夏茯苓者。止呕逆而利小便也。小便利。而利自止矣。其用桂心有二义焉。一以佐前胡而散在表不解之寒邪。一以导茯苓。而通膀胱不利之水湿。要之是方也。亦不可执。倘里热而阳盛。宜去桂也。愚以呕逆甚者。
加橘红。痞满甚者。加枳实。烦甚。加栝蒌实。下利腹痛。加白芍药。临证加减。全在以意会之而已。
姚氏集验疗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干粪谵语。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夏(汤洗各八两)生姜(四两)知母芍药大黄葳蕤(各二两)甘草(炙)一方加枳实(四两)
黄芩(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琥按上方。即仲景大柴胡汤。少变其制仲景方。有大枣。无甘草。要之甘草与大枣。同一甘温也。又按上主疗云。
默默烦闷。当即是仲景大柴胡汤证中云。郁郁微烦义同。但烦闷者。其热已极。甚于微烦。所以大柴胡汤中。复加知母葳蕤之苦寒甘润。以清解之也。
(千金)疗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汤方:柴胡芍药栀子仁知母(各四两)香豉(一升绵裹)石膏(八两碎)黄芩大青升麻
杏人(去双人皮尖各三两)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热盛者。加大黄四两。
琥按上方。乃疗少阳阳明经中有郁热。兼清肺胃燥热之剂。其曰头痛。乃火热上攻而痛。非寒邪中于经也。曰百节疼痛。乃热蒸骨节而疼痛。亦非寒邪束于表也。据上方后云。若热盛者。加大黄。则知经中之热尽入于胃矣。此方与仲景大柴胡汤同义。但大柴胡治里实湿热。此汤治里实燥热为少异耳。
崔尚书疗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疝腹痛。
小前胡汤方:前胡(八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黄芩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干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琥按上方。即仲景小柴胡汤。去柴胡而易前胡也。陶弘景云。前胡与柴胡同功。愚以治证虽同。然柴胡纯阳而能上升。此则阳中之阴。其功长于下气耳。据上主疗云云。皆系少阳经病。但其云。寒疝腹痛。病属厥阴。恐非上汤所能兼疗也。
又疗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