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症。四逆。恶寒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亦是死症。而吾以为可救者。全在脉不至。不烦而躁。夫病至四肢之逆。阴阳之将绝可知。脉之不至。未必非寒极而伏也。不然。阳绝则心宜烦。
乃不烦。但嫌其烦而不躁。则阳未绝而将绝。为可畏耳。阳既欲绝。则阴亦随绝。故一补阳。阳回而阴亦回也。急用生生汤可活。人参三两。枣仁炒五钱。附子三钱。水煎。人参以回阴阳。附子祛寒。枣仁安心。则心定而躁可去。脉可出矣。死中求活。其在此方乎。
少阴经症手足厥逆附录厥与四逆不同论
属性:李杲曰。四逆者。四肢不温也。厥者。手足逆冷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
则手足不热而温。至少阴。则邪热之入里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及至厥阴。则又手足厥冷。更甚于逆矣。其四逆散。以凉药而治四肢不温。其四逆汤。以热药而治寒极而成逆厥者也。四肢通冷。
比之手足独冷。则有间。夫死者。以四逆言之。可治者。以厥冷言之。则亦可见四逆与手足厥冷之有轻重矣。盖四肢通冷。其病为重。手足独冷。其病为轻也。四肢与手足。却有所分。以四字加于逆字之上。是通指手足臂胫以上言也。以手足二字加于厥逆厥冷之上。是独指手足言也。盖以四逆为四肢通冷。而厥为手足独冷也。
少阴经症手足厥逆附录伤寒阴阳寒热二厥辨
属性:陶华曰。阴阳二厥。治之一瘥。生死立判。夫阳厥者。先自三阳经气分。因感寒邪。于头疼发热恶寒以后。传进三阴血分。变出四肢厥冷乍温。大便燥实。谵语发渴。扬手掷足。不恶寒反怕热。
脉沉有力。此见传经热症。谓之阳厥。阳极发厥者。即阳症似阴。外虽有厥冷。内有热邪耳。盖因大便结实失下。使血气不通。故手足乍冷乍温也。如火炼金。热极金反化水。水寒极而成冰。反能载物。厥微热亦微。四逆散。厥深热亦深。大承气汤。正谓亢则害其物。承乃制其极也。若误为阴症。便进热药。如抱薪救火矣。夫阴厥者。因三阴经血分自受寒邪。初病。无身热。无头疼。就使恶寒。四肢厥冷。直至臂胫以上。过乎肘膝。不温。引衣蜷卧。不渴。兼或腹满吐泻。或战栗。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脉沉迟无力。此为阴经直中真阴寒症。不从阳经传入。谓之阴厥也。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温之。勿令误也。又曰。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凡脾胃有热。手足必热。脾胃有寒。手足必冷。理之常也。惟伤寒乃有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之论。何耶。曰。此为极则变。火气亢极。反兼水化。故有此象耳。阴阳反复。病之逆从。未可以常理论也。凡言厥逆厥寒厥冷手足寒冷。皆变文耳。不必分轻重。若言四肢。则有异也。亦未可纯为寒症。若厥冷直至臂胫以上。则为真寒无疑。急用姜附等温之。少缓便难治。谓其冷上过乎肘。下过乎膝。非内有真寒。达于四肢而何。然更当以脉与症参之。庶乎无误。凡看伤寒。不可以厥逆。便断为寒。必参脉与兼症。方知端的。
如手足厥冷。兼之腹痛腹满。泄利清白。小便亦清。口不渴。恶寒战栗。面如刀刮。皆寒症也。
若腹痛后重。泄利稠粘。小便赤涩。渴而好饮。皆热症也。宜详审之。
少阴经症手足温
属性:【纲】仲景曰。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见温者。可治。
【目】柯琴曰。伤寒以阳为主。不特阴症见阳脉者生。即阴病见阳症者亦可治。背为阳。腹为阴。
阳盛则作痉。阴盛则蜷卧。若利而手足仍温。是阳回。故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