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评∶此为痧邪余热挟内之痰火。郁于肺中。气不下降所致。宜宣肺化痰清火治之。为痧疹之后痰热郁肺之正法。
如痧疹虽透。而咳嗽声哑喉痛者。此痧毒不能尽发。郁于气分也。亦宜宣通肺气。
如羚羊角、前胡、桑杏、连翘、牛蒡、射干、薄荷、银花、甘桔、通草、黄芩、芦根之类选用。
邵评∶痧疹透而声哑。咽喉痛而咳嗽者。乃火邪痧毒郁伏肺中。气火上升为患也。治以宣气泄肺清火解毒之法。乃痧毒火邪郁于气分。上灼肺金之正治。
发喘凡痧透发不尽。毒邪干肺。喘急昏闷者。危症也。宜急透之。
焦麻黄(八分)石膏(四钱)杏仁(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枯芩(一钱五分)象贝母(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八分)犀角尖(八分)
生甘草(四分)通草(一钱)
芦根(一握)邵评∶此痧毒内伏郁闭之症。或着寒冒风。皆能致此。寻常疹子则无此症。盖痧出而不尽透。毒伏于内。郁闷肺闭。而昏喘气急者。大危之症。非麻黄大开肺气。
则不能救。再用石膏以清火。杏仁以下气。甘草以缓急而泻火毒。加犀角、桔梗等味。提透清化为治。
咳嗽痧后咳嗽。余热在肺也。宜泻白散。加贝母、橘红、杏仁、枯芩、知母、花粉、甘桔、梨浆之类清之。
邵评∶此痧疹余邪蕴肺而咳嗽之良法。
伤阴凡痧伏邪未清。致伤阴分。而发热不止者。宜甘凉养阴。如沙参、骨皮、麦冬、玉竹、云苓、金斛、生地、白芍、丹皮、甘草之类。
邵评∶此痧后伏邪伤肺胃之阴液。因而发热之正法。
伏邪凡痧
等症。外虽透达。易隐易回。而身热不除。渐加喘咳。腹胀咽痛。喉哑龈烂。神昏欲寐。或兼赤利等症者。此系失潮。伏邪在内。危症也。急宜散邪解毒。如犀角、连翘、牛蒡、射干、元参、杏仁、楂肉、人中黄、净银花、西黄、通草之类。
邵评∶痧毒内伏。上中下三焦均受其戕也。盖痧子出没有潮数。见点三日方齐。
每日三潮。三日九潮。潮后渐渐退没。则痧毒尽透。若未潮足而早回。则邪伏于内。咳喘龈烂。喉哑咽痛。毒火上扰也。腹胀赤利。邪火下注也。身热神昏欲寐。痧毒闭伏于中也。上中下三焦俱受邪侵。必正不胜邪而败矣。急急提透疹邪。清热解毒为治。必使痧毒外散。方有生机。
如痧隐没太早。以致发热咳喘者。此伏邪在肺也。速宜开宣肺气。迟则不治。如栀豉、桑杏、羚羊、牛蒡、连翘、前胡、薄荷、桔梗、芦根之类主之。
邵评∶按此等药。虽是开宣肺气为主。然初起即用。或有灵效。若喘热势盛。似乎嫌轻。当以麻杏汤治之为是。然此条痧隐太早。邪遏于肺。病在上焦。较前条稍轻。故以轻宣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