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汤与各半证治相类方亦相类但彼以不得小汗而面热身痒。故减小桂枝汤之制而加麻黄杏仁。此以胃热无津而不能作汗。故减小大青龙之制去杏仁而加石膏以杏仁下气走表。非无津者所宜石膏辛凉化热正胃热者所喜尔。
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酒洗)细辛(二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酒洗)细辛(二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吴茱萸(二升去闭者泡)
生姜(半斤切)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汗后余邪。挟北方邪水为患故取桂枝汤中之二以和营五苓散中之一以利水。作甘澜水者。取其流利。不助肾邪也。
茯苓甘草汤:桂枝(二两)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甘草(四两炙)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研)阿胶(二两)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泡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夫寒伤营。则营血受病而见骨节烦疼。当矣何反腠理闭密无汗而喘耶盖营既受伤于内。必无卫气独和于外之理所以用麻黄发汗必兼桂枝以和营。用杏仁者。所以散气除喘用甘草者。所以助阳和卫。营卫流行始能作汗也。按时珍云。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名医未有究其精微者。夫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即为血在卫即为汗。寒伤营。营血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故无汗发热而增寒。风伤卫。卫气不能内护于营。营气不固。故有汗发热恶风是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又汪石山云。辛甘发散为阳。仲景发表药中。必用甘草以载住邪气不使陷入阴分也。若邪既入里。则内
张必无复用甘草之理试观五苓抵当承气大柴陷胸十枣辈并不用甘草也。惟调胃桃核二汤以其尚兼太阳部分之表邪。故不得不用也。当知发汗药中之甘草。必不可少。此汤须脉证全在于表方可用之。若脉微弱自汗者不可用也。今人但执一二日在表。并宜发汗。设尺中弦数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