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附子温散凝结之阴寒一举而寒热交结之邪尽解。讵知后人曰睹其方而心眩也。
黄连汤: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各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半斤)黄芩(二两)黄连(三两)甘草(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酒服。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浓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甘草(二两炙)半夏(半升洗)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斤洗)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用代赭领。人参甘草下行以镇胃中之逆气固已奇矣。更用旋覆领半夏姜枣。而涤膈上之风痰尤不可测。设非此法承领上下。何能转否为泰于反掌耶。
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一两碎)禹余粮(一斤碎)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桃花汤: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水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石脂之涩。以固下焦滑脱。必稍加干姜粳米。以理中气之虚。虚能受热。故虽热邪下利。不妨仍用干姜之辛。以佐石脂之涩。汤中用石脂半斤。不为少矣。服时又必加末方寸匕。取留滓。以沽肠胃也。盖少阴主禁固二便肾水为火所灼。
不能济火。火克大肠金。故下痢便血脓所以用干姜从治之法犹白通汤之用人尿猪胆彼假其寒。此假其热耳。
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此汤通治三阴脉沉恶寒手足逆冷之证。故取附子之生者。上行头顶。外彻肌表。以温经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内温脏腑。甘草独用炙者。以外温营卫。内补中焦也。其云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者。则知平常之人。附子不必全用也。况宋以前人。不善栽培。重半两者即少。大者极是难得。所以仲景有一方中用二三枚者。非若近时西川之多重一两外也。然川中所产求一两者亦不易得。近世用二三钱一剂。即与仲景时二三枚分三剂。相等耳。此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用麻黄发散经络之寒邪。熟附温补少阴之真阳。细辛发越肾肝之阳气。似异而意实同。盖彼以麻黄治表邪。附子温里虚。细辛通其阴经之邪。此以附子治表邪。干姜温里虚。甘草和其胃中之阳。嗣真所谓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是也。
四逆加人参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参(一两)上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