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也真是愚昧透顶了!
所谓名分,是由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名分得不到确立,朝廷的纲纪就得不到尊重,而法令就没有办法实行。圣人以名分来推行道德,奸人恃道德来压名分,岂不知以孔子的道德观念分析鲁候则若天壤之别,而《乡党》一篇是那么详尽地讲述了君臣的礼仪!读过之后,使人认识到了尊重名分与谄媚时势的不同。对于名分不能有一点骄傲懒惰,对于时势不能有一点阿谀谄媚。愚蠢!世上的迂腐把尊重名分当成谄谀世俗。可卑!世上的鄙陋之人把谄媚时势当成尊重名分。
只要到了晚上检查自己当天所说的话语是于身心有关系的,检查自己当天干的几件有益于世道的事情,就会不满足而感到惭愧,恍然顿悟。倘若酒足饭饱,恣意谈笑,却不是白白过了一天;假如胡言乱语,昧着事理而恣肆人欲,那岂不是作了一天的罪孽。
圣人之道是阴阳冲和而已,所以万物萌生。即使秋天,也是阴阳冲和无时不在秋冬的宇宙之间呢!我的性情狭隘,没有广阔的胸襟,心情不够平静,态度不够温和,言谈不够谦虚和婉,所以愿以太和(阴阳冲和)之道使自己心胸变得宽阔起来。
有时一个庸俗的念头,就会导致一生走上错路;以一双庸俗的眼光来评判他人,在一生就会把人看错。
年轻人只要想自己在干什么,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时就会产生许多遗憾!自己怎么能够原谅自己呢?
明亮的镜子虽然可以把细小的东西照得很清楚,然而为什么只照脸而不照手呢?脸是自己看不见的,借助镜子来看见。而自己却能够看到自己的双手。镜子虽然明亮,但比不上自己眼睛,所以君子贵有自知之明。以他人的言论为进止的标准,就像是用镜子照手一样的见识。如果自己的所见所闻很狭隘,那么天下的许多事情都会不知道。
礼义、君命、法度,君子是以这三者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众人却对其产生妄念。放任妄念而以机巧试图侥幸满足其私欲,这是君子感到可耻的。因此礼义不应当强行违背,其结果只是一无所获就完了吗?所丧失的实际上会更多,即便有所收获,也并不是什么福分。
躲避嫌疑的人,也就是惹上嫌疑的人;为自己辩护的人,也就是诬陷自己的人。如果把心地敞开,没有任何回避的地方,做事情的时候将窗子打开,不要有遮挡,那么见到的人就会诚服,听到的人就会相信。即便有不白之冤,每一家也会为其喊冤,每个人也会为其分辨的。这才是纯洁的品质,不是自己去纯洁,而是别人认为自己是纯洁的。
应该积德行善,就像每天要穿衣吃饭一样,是每一个人日常所干的事情。没有听说过因为祸福而不穿衣吃饭的人,而积德行善则以福祸为行止的准则;没有听说过因为有人诋毁或赞誉而不穿衣吃饭的人,而积德行善的心情不真诚的缘故。如果真诚,便有甘心死于饥寒交迫而乐于追求仁善的人呢?
有形象而没有实体,是画上的人物,想有作为也不能有作为;有形体而没有作用的,是泥雕塑像,清静尊严,享受人们的俸供和香火,而毫无作为;有能够运动而没有知觉的,是木偶人,只有接受别人的操纵才能够行动。这样的三种人,身上没有气血,心中没有思想,我们也就没有对他们的指责了。
自我本身原来没有贫、贱、得、失、荣、辱这些字的,自我就是自我,所以贫、富、贵、贱、得、失、荣、辱就像春花秋月一样,来去无踪,与自我的心境没有任何联系,自我到头来还是自我,这样就任凭贫、富、贵、贱、得、失、荣、辱到来或者离去了。现在的人贪图富贵,得到了就满心欢喜,失去了却怎么能不悲伤呢?得到了就引以为荣,失去了又怎么不感到耻辱呢?这些都是把虚假的情景当作真实存在的,把身外之物当成了分内的东西,这是二氏(释、道)感到可笑的,何况儒家呢?我们所作的事情,却是以这个为根本,因此而感到惭愧万分。
两个阴柔没有声音,因为相合;一个阴柔也没有声音,因为其受。两个阳刚必然碎毁;一个阳刚必然自损,因为自积。因此《周易》取一刚一柔,是以此平中而相成天下的事物,谐和一身的道德,受到君子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