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这饭,是什么人种的?穿的这衣服,是什么人织染的?大厦高堂,怎么就应该是自己住的?安车溯马,怎么就应该是自己乘坐的?获得饱暖的休养,应该思考耕作者的劳动;享受富贵荣华的乐趣,应该思考提供这些东西人的辛苦,这是士大夫日夜不应该忘却的事情。否则,就非常辜负了社会和民众了。
只要大公无私,就能铭包罗天下的气象。
稳定、宁静、安详、思虑、获得,这五个方面时刻都有,每件事情都有,偏离了这五个方面,就是孟浪造作。
相比之下,公正对待他人容易,公正对待自己很难,公正对待自己容易,使自己公正对待他人很难,使自己公正对待他人很容易,而忘却他人和自己之间的界线而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很难。公正对待他人的地方,是因为能够对待他人公正,公正对待自己的地方,是因为自己也是公正的。至于使自己对待他人公正,如果没有自我意识的嫌疑,就会使自我富有。泰然处之而没有自尊自大的嫌疑,就会使自我宽逸获利。公然推行而没有对民众暴庚苟刻的嫌疑,不单会使自我富有,也会使自我宽逸获利。
就是整个社会的自我。这时的自我,就是整个社会的自我。整个社会的名义、身分和纲纪都寄托在自我身上,那么自我也就具有名义、身分和纲纪。这样又有什么嫌疑呢?这就叫做使自己公正对待他人,即便如此还不能忘却其来历,还没有完全融化在大公中。圣人身处富贵逸利的境地,而能够忘却自身,为了整个社会不辞辛劳,也能够忘却自身。不说自我的本分应当那样,也不说自我的志向欲图那样。譬如疼痛的人必然会呻吟,快乐的人必然会谈笑风生,刺痒的人必然会抓挠,这些都是出于自然的本能。譬如秋天蛛呜,拂晓鸡啼,草木的萌发和枯萎,都是出于自然。像这样,虽然想使其不顺而灰心失望,想使其不顺而发怒,包没有办法做到。何况没有尽其索质,内心怎么能有丝毫惰怠呢?何况人情不未诚孚,怎么能唯人是责呢?所以说忘却他人和自我的界线,就没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没有自我的私念,也就没有他人的私念了。没有他人和自我的私念,天地四方就会大同,而太和的元气就会充斥天地之间。必须到达这样的境界之后才能称得上仁善。
刚刚开始做就想到了事情的究竟。
理、势、数都有自然。圣人不与自然争斗,在前面不敢自以为是,相从而不敢相迎,等待而不敢奈何,培养而不敢强迫。功夫在于凝其精华而避其锋芒,机妙在于默默形成而不揭露其名。如果这样理、势、数都会被自己所使用,而相忘于不争之中。唉!
不是善于管理天下事物的人,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
如果心里元气清纯,就可以格化上天感动万物,而天下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握其机使自息,开其窍使自嗷,发其萌以自峥,提其纲以自张,这是老子的方法么?回答是:不对。这是二帝(帝尧、帝舜)三王(夏禹、商汤王、周文王)管理社会的方法。解其所不得不动,投其所不得不好,示其所不得不避。天下有至死也会照勇己的意志做的,这是因为操持有要点而感动其心的缘故。教化的功夫没有其它方法,也不过如此而已。
对优伤的人切勿欢乐,对哭泣的人切勿欢笑,对失意的人切勿矜持。
对于像禽兽一样的小人又怎么选择呢?而对于像禽兽一样的小人又有什么为难的呢?这是孟子排遣粗野鄙陋的方法。在初次爱敬他人时,就安排好这个念头,再也就不会生气了,我根据它扩充了排遣粗野的方法,另外还有十条:
一)与小人相处,是德行进步的资本。对方侮辱得越厉害,自己的忍耐就越坚定,这对于自己又有什么害处呢?《诗经》说:”它山之玉,可以攻玉。“二)不遇到小人,不足以检验自己的度量。《尚书》说:”有容德乃大“.三)对方粗野以至自反,而以忠厚相待犹不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