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这些哲学,如此抛开了根本问题时,真也作出了远到底些断定,确许不单是某些施为与徵候,亦且有‘无明’之某基本自性,由此而开出它们的那些治疗之方;而且是明显的,若没有这么种基本底诊断,没有什么对治药方,除了是经验底疗法,还可能是什么。
但是,设若我们逃避根本问题,我们便无法裁判那些提出的断定是否正确,或所开出的方剂皆是对症的,或是否有其他救治,非如此猛烈,非如此毁坏着的急性,非如外科之残剖或消灭病人的性质者,而仍可收更整体底和自然底治愈之效。第二,人这思想者,他的事是要知道。他以心思之方法,或许不能知道‘无明’之真性,或宇宙间任何事物,在加以定义的意度上,因为心思在那意度上知道事物,只能由其徵象,性格,形式,属性,功能,与其他事物之关系,不能在其深奥底自我有体与真元上知道。但是,我们能够追寻远之又远,对‘无明’的现相底性格和施为,能够精确而又精确地弄到明白,直到我们得到正确底启明之言,事物的正确底指示之义,由是而知道它,非以智识,而是以真理之视见与经验,以实践我们自己的有体中之真理。人的最高智识之明,其整个程序是经过这心思底操纵与辨别,直到那点,障蔽破开了,于是他能见;最后精神之明进来了,帮助我们变为我们之所见者,入乎‘光明’,其中无‘无明’的。是真的,‘无明’之最初起源,是出乎我们之为心思有体以外,因为我们的智慧,是生活于‘无明’自身中,且在其中运转,而不上达到那点,或升到那界,那分离发生之处,个人心思遂为分离之果者。但这是于事物之最初起原和基本真理为然;在这原则上我们便应当以普通底玄秘论而自足。
人应当在‘无明’中工作,在它的条件下学习,知道它到最远底点,以致他可达到它的边界,它遇见‘真理’之处,接触它的光明底蒙蔽,而发展出些官能,使他能度越那雄强但实际没有本质的障碍。然则我们比向所作的要更加切实考查,考查‘无明’的这原则或这权能的性格与活动,而达到它的自性与渊源之更清晰底概念。起初,我们应当在脑经里固定这名词本身的意义。‘明’与‘无明’之分辨始于黎俱韦陀的赞颂。在那里,‘明’似乎是指‘真理’,‘正道'satyamrtam的种知觉性,以及凡属’真理‘与’正道‘那汇者;’无明‘则是’真理‘’正道‘之不知觉,acitti,是与其工事相反对者,和虚伪底或违谬底工事之创作。’无明‘是缺了知见之神圣眼光,使我们得见超心思底’真理‘的。它是我们的知觉性中不知见底原则,与见真理的知觉底视见与知识相对反。(acitti与citti相反)。在其实际施为中,这不知见并不是全无心知,无心知底海洋,这世界由之而出的,(apraketamsalilam),而或是有限底知识,或是虚伪底知识,即种知识,基托于未分化的有体之分化,建立于段片事物,微小事物,与事物的富盛,浩大,光明底全体相对反;它是种认识,以其遭受范限的机会,遂化为虚伪,在那方面,便为’黑暗‘与’分化‘之诸’子‘,人类中的神圣事业之仇敌所支持,班人类知识光明之蒙蔽者,袭击者,强盗。
因此,它便被视为不神圣底’摩耶‘,(adevīmāyā),那造出虚伪底心思底形式和表相者,因此这名词后下底涵义,似乎原本是指知识的形成能力,无上’巫师‘、神圣’魔术师‘的真法力,却变为指’罗刹‘(Rakshasa)的诱惑底魔术,虚幻,欺骗,低等知识的相反底形成能力了。神圣底’摩耶‘,乃是事物的’真理‘的知识,知其真元,法律,施为,是天神所有的,天神建立其自体的永恒底作为与创造(devānamadabdhāvratāni)于其上,建立其在人类中的权能之建筑于其上。韦陀的神秘者的理念,可在较属形而上底思想和语言譒译到这概念中来,谓’无明‘在其原始,是分化着的心思知识,它不摄持事物在它们的唯渊源与普遍性中之真元,体性,自我律则,却从事于它们的分化了的独特处,各别底现相。
局部底关系,仿佛其便是我们所当把握的真理,或仿佛真可全然了解它们,无须乎回到分化的后方的体性,离散的后方的普遍性。’明‘,便是那趋向于统者,而且,上达于超心思底官能了,则摄持存在之自我律则,真元,性,而从那光明与充实中,观照而且处理事物之多性,那态度好像是’神圣者‘本人,从那最高底高处,抱持此世界,这么观照而且处理。虽然,应当注意到,’无明‘在它的这概念中,仍是种知识,但是因为它受了范限,它便在任何点上可遭受虚伪与错误之侵入;它变为事物的错误概念,与真底’明‘相对反。在诸奥义书的韦檀多(Vedanta)学的思想中,我们发现原本韦陀底术语,被代替以熟习底’未提耶‘(Vidya,即’明‘)与’阿未提耶‘(Avidya,即’无明‘)的对待名词了:随名词之嬗变,乃有意义上的某种发展:因为’知识‘的自性既是要寻求’真理‘,而基本底’真理‘便是’太,,韦陀中反复说起‘那真理’,‘彼’,‘明’,‘知识’,在其最高精神义度中,遂纯粹而断然专指‘太,的知识;’无明‘,’蒙眜‘,遂纯粹而断然专指分化了的’多‘之知识,而与’真实性‘之统着的知觉性仳离,如它在我们的这世界中与之仳离。原属于韦陀文字的概念之复杂底联想,丰富底内容,各式和汇同底理念与显着底意像之光辉底量影,大多消失了,消失于种语言中,更精确,属形而上,却不如其有伸缩性,属心理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