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虚伪,错误,不善,与罪恶之由来及其对治倘若’无明‘在其自性是自体范限着的’知识‘(即’明‘),忘却了其整体底自我觉识,且局限于除外底集中里,即集中于某个原畴内,或于宇宙运动的隐蔽着的表面上,然则在这观念下,我们当如何处理这问题呢罪恶的问题,时当人的心思转到他自己的存在和宇宙的存在之神秘时,便最深锐地烦劳它的?有限底知识,为秘密底’大全智慧,所支持,当作个工具,用以在必需底限制中作出有检束底世界秩序,这可认许,认为宇宙底‘知觉性’与‘能力’的可知的程序;但是虚伪和错误的需要,不善与罪恶的需要,或这些的用处,在遍在底‘神圣真实性’的工事中,这不那么容易可认许了。可是,倘若那‘真实性’是我们所假定它那样,则这些相反底现相之呈露,必然有些需要,有些意义,有些功用,它们在这宇宙的经济上所当发施的。因为,在完全底不可移的‘大梵’的自我明、也必是大全知识中,由于凡此切之为是者皆是‘大梵’,这些现相不能偶然而至,不能是干入着的意外事件,不能是宇宙中‘大全智者’的‘知觉性?力量’的非自愿底遗忘或错乱,或为在内中寓居的‘精神’所未防备的丑恶底遭遇,而它成了囚人,在迷宫中乱走,极难逃脱。这也不能是有体的不可解释的神秘,原始底和永恒底,那神圣底‘大全导师’,不能向他自己或向我们说明的。
在其后方,必然有‘大全智慧’本身的意义,‘大全知觉性’的权能,允许它,运用它,为了我们的自我经验和世界经验的现在工事中的不可少的作用。现在应当更直接考验存在的这方面,决定其起源,其真实性的限度,其在‘自性’中的地位。这问题可从三个观点研究,其与‘绝对者’,无上‘真实性’的关系,其渊源与宇宙工事中的地位,其作为与在个人中的支点。显然的,这些乖谬底现相,在无上‘真实性’本身里,没有直接根源,在那中间没有什么具有这种性格的;这些皆是‘无知’与‘无心知’的作品,不是‘有体’的基本底或本初底方面,不是于‘超上者’或‘宇宙精神’的无限权能为本有。人有时候这么推理:如‘真’与‘善’皆有其绝对,同样‘虚伪’与‘不善’亦应当有其绝对,或者,倘若不是这样,则两者必皆属于相对性;‘明’与‘无明’,‘真’与‘伪’,‘善’与‘恶’,皆只相对而存在,出乎这些二元性之外,它们没有存在。但这不是这些对反者的关系之基本真理;因为,第,‘伪’与‘恶’,非同于‘真’与‘善’,皆分明是‘无明’的结果,于无‘无明’之处则不能存在:它们在‘神圣本体’中没有自我存在,它们不能是‘神圣自性’中的本生原素。
设若,有限底‘明’,即‘无明’的自性,豁除它的范限,若‘无明’消失于‘知识’中,则恶与虚伪不能仍在:因为二者皆无知觉性与妄知觉性的结果,而且设若有真知觉性或全知觉性代替‘无明’,则它们便不复有其存在的任何基础。因此不能有虚伪的绝对,恶的绝对;这些事物皆是世界运动的副产品:虚伪与痛苦与罪恶的幽暗之花,其根皆植在‘无心知者’的黑土里。另外方面,没有对‘真’与‘善’的绝对性的这种内在底阻碍:真与伪,善与恶的相对性,是我们的经验的事实,但同样这是副产品,不是于存在为本有底永久因素;因为这只于人类知觉性所作的估价为真实底,于我们的局部知识与局部无明为真实底。
‘真’于我们为相对,因我们的知识是为无明所围绕。我们的精明视见,止于外表现相,皆不是事物的全般真理,而且,若我们更深透入,我们所达到的皆是猜度,或比知,或提示,不是了然无疑底真实之见。我们的结论皆是局部底,推测底,或造成的;我们对它们的述说,即我们对真实的间接接触之表白,其性质乃属代表的或形相的,思想的知见本身即是表相的文字相,不是‘真理’本身之具形成体,不是直接为真实可信。
这些形相或代表,皆非完善,皆昏暗,随附有其无知性或错误的阴影;因为它们似乎否认或闭拒其他诸多真理,甚至它们所表现的真理,也得不到其充分价值:是它的端或边隅,乃投映为形式,其余的则皆遗留在阴影中,未之见,或变了形,或非端然可见。几乎可以说,没有事物的心思底陈说能全般是真实底;它不是‘真理’有形体,纯粹且裸露,而是衣蔽了的形像,常时唯有衣蔽乃为可见。但这种性格,非通于知觉性的直接作用,或通于由同性的知识之真理;在那里我们的见视可能有限,但如其所伸展,到那限度是可信的,而真实可信,乃趋向绝对性的第步:错误可自附于对事物的直接之见或同性之见,由于心思上的累赘,由于误会底或不正当底引伸,或心思的误解,但它不进入本质。这于事物的真切底或同性底视见或经验,乃知识的真正自性,在有体内中自体存在,虽则在我们的心思中,移译为次等形成,非真切可信,且依他而起。‘无明’,在它的渊源上没有这自体存在,或这真实可信的性格;它以知识之范限或缺少或断绝而存在,错误则由于离背真理,虚伪则由真理之淆乱或违戾或否定。但不能同样说上知识,说其在真正本性上是由无明之范限或缺少或断绝而存在:诚然,它在人的心思中,可能部分是以这么种范限或断止之程序出现,或由黑暗从局部底光明后退,或者它可能有无知而化展知识的方面;但在事实上,它是从我们的深处,它的本土存在之处,以独立底出生而起的。复次,关于善与恶,可以说个以真知觉性而存在,另个则仅以错误知觉性而依存:倘若有纯真无杂底知觉性,则唯有善能存在:它不复参杂了恶,或在恶之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