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及吴战于长岸。诈战不言战,此其言战何?据於越败吴于醉李。槜李,音醉,本或作“醉”。敌也。俱无胜负,不可言败,故言战也。不月者,略两夷。
[疏]“诈战”至“战何”。解云:经文言战,而传以诈战问之者,正以夷狄质薄,不能结日偏战。今此两夷而言战,故以诈战难之。注“据於”至“醉李”。解云:在定十四年夏也。彼此皆是两夷,无言战之经,是以据而难之。注“不月者,略两夷”。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偏战者日,诈战者月。今此诈战而不月,故言略两夷。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须卒。
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异其同日而俱灾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四国,天下象也。是后王室乱,诸侯莫肯救,故天应以同日俱灾,若曰无天下云尔。为,于伪反。忒,官得反。应,应对之应。
[疏]“记异也”。解云:经言灾者,以其焚宗庙朝廷故也。传云异者,正以四国同日而俱灾。注“四国,天下象也”。解云:正以四国得为四方之国,故得谓之天下象。注“是后王室乱,诸侯莫肯救”。解云:即下二十二年夏六月,“王室乱”,传云“何言乎王室乱”,注云“据天子之居称京师”;“言不及外也”,注云“宫谓之室。剌周室之微弱,邪庶并篡,无一诸侯之助,匹夫之救,如一家之乱也,故变京师言王室”,“不为天子讳者,方责天下不救之”者,是王室乱,诸侯莫肯救之事也。
六月,邾娄人入鄅。鄅,音禹,又音矩。
秋,葬曹平公。
冬,许迁于白羽。
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娄。
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蔡世子般弑父不忍日,此日者,加弑尔,非实弑也。
[疏]注“蔡世”至“弑也”。解云:即襄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何氏云“不日者,深为中国隐痛,有子弑父之祸,故不忍言其日”是也。然则许亦中国而言日者,正以加弑,非实弑故也。知加弑者,下传备文。若夷狄弑父,则忍言其日者,即文元年“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髡”,彼注云“日者,夷狄子弑父,忍言其日”是也。
已卯,地震。季氏稍盛,宋南里以叛,王室大乱,诸侯莫肯救,晋人国郊,吴胜(又鸟)父,尹氏立王子之朝应。
[疏]注“季氏”至“之应”。解云:谓稍稍盛也。往前时豹、羯为政,自上十一年夏,“公如晋,至河乃复”;十三年平丘之会,“公不与盟”以来,季孙隐如数见经,至二十五年逐出昭公矣。云宋南里以叛者,在二十一年夏。云晋人国郊者,在下二十三年也,彼传云“郊者何?天子之色也。曷为不系于周?不与伐天子也”是也。云吴胜(又鸟)父者,即下二十三年秋七月,“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又鸟)父”是也。云尹氏立王子朝者,即下二十三年秋,“尹氏立王子朝”是也。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
贼未讨,何以书葬?
[疏]“贼未讨,何以书葬”者。解云:正以隐十一年传云“《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然则师有解尔,故此弟子据而难之。不成于弑也。曷为不成于也。时时悼公病,止进药,悼公饮药而死。止进药而药杀,则曷为加弑焉尔?据意善也。讥子道之不尽也。其讥子道之不尽奈何?曰“乐正子春之视疾也,乐正子春,曾子弟子,以孝名闻。
[疏]注“乐正”至“名闻”。解云:《祭义》云“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云云,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云云,“今子忘孝之道,子是以有忧色”云云是也。
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然愈。”脱然,疾除貌也。言消息得其节。复加,扶又反,下同。一饭,扶晚反,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