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大师已定南京。随令贝勒博洛固山额真拜尹图、阿山等、率领官兵。直趋杭州。持檄招抚浙省。迨我兵至杭、贼分两路迎敌。大败之。是夜、贼兵悉渡钱塘江逃窜。我军追至江岸驻营。贼兵见之。以为江潮朝夕有信。我军必致被淹。乃潮水连日不至。阖郡惊为神助。潞王大恐遂率众开门纳款浙西、湖州、嘉兴、浙东、绍兴、宁波、严州等府亦皆归顺。绍兴淮王渡江来见。复遣人至湖州、絷周王眷属。移杭安置。收总兵王之仁所部兵将二万五千人。又闻杜阳王、在庐州、和州作乱随令总兵官吴兆胜等、率师往剿。获杜阳王、并其妻子疏入得上日、览王奏报、官兵进取杭州。潞王势穷归顺。浙江各府、尽报遵依。总兵王之仁、率众投降。杜阳王作乱擒获。俱知道了。王频奏奇勋。朕甚嘉悦。有功将帅官兵、速行察叙。
礼部议覆、试御史吴赞元疏言、每日应令翰林六科、及中书等官、各轮一员。随奏事官同进记注得上日已有满洲记注汉官记注、且不必添。
甲辰。命湖广道试御史吴赞元巡按江西。云南道御史宋一贞、巡按湖南、陕西道试御史马兆煃巡按湖北
增设钦天监翻译笔帖式哈番四员
乙巳九卿科道会议、江南设官因革裁并事宜。有议留六部都察院、操江巡江府尹国子监六科者。有议立都督府以亲王领之
山戊不一更代留户兵工三部侍郎量裁司官。改御史各差为大差统于北都察院提学用翰林、统于内院设布按两司。尽去南京名色。并改应天府名色者。有议留副都御史一员、摄操江事御史六员巡城巡江科三员。兼摄六科者有议六部各留侍郎一员量裁司官。留科二员道四员者有议六部堂官俱应分设如行在例操江归北兵部巡仓巡城归北都察院者各持一议互有异同而请设部院科道衙门、率居其半。更有云、我朝定鼎北京当以南京为陪京者吏部侍郎陈名夏等以国家定鼎神京居北制南必不当如前并称都会宜去京之名存设官之实户兵工三部各自北差侍郎及各司官、如饷司分司例。操江亦自北差管江防事务巡城、巡江、巡仓、俱并都察院作大差国子监、自北差、作养东南十省人材。兵马司照旧巡缉余悉应裁汇疏奏入得上日、南京着改为江南省。设官事宜、照各省例行。但向来久称都会地广事繁诸司职掌、作何分任。听总督大学士洪承畴到时酌妥奏闻
以殉难副将常鼎子启侯、荫銮仪卫指挥佥事参将陈国才子其忠、荫銮仪卫实授百户。
命狭西乡试于十月举行
先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汉儒、疏劾宣大巡按张鸣骏所荐宣府推官沈宜、系原任吏部侍郎沈惟炳子在任凭籍父势久招物议鸣骏乃荐为科道显属徇情并劾惟炳在吏部时曾选两仆沈永宁、沈顺祯、为典史冒滥官常并宜斥逐有上日责问鸣骏鸣骏仍称沈宜才品堪补擢任汉儒复言、沈宜名曰明经实系假借。其部试文章乃同乡贡士钱锡爵代作。及履任、文移悉听吏书播弄。疏愚已甚。何以厘剔刑名疏入。得上日、张鸣骏着再从实回奏。沈宜革职并锡爵、永宁、顺祯、俱提解来京究问。
丙午允礼部请。各坛及太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增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典礼俱照国朝旧制行
铸给招抚广东、江西、福建、湖广、云贵各关防
以大学士洪承畴赴江南、赐蟒衣、靴、帽、银盘、雕鞍、大帐房驼马等物定给路费每月银一百五十两。随行书役旗尉等十三人、各给袍帽、帐房、马匹。
定河南乡试取。中额数九十四名。山东孔裔、照旧用耳字号。中一名。
允礼部请、颁科场事宜。因谕明朝宗室例不出仕末季破例进用、遂致扰民。竟亡其国。今正欲平治天下。岂可复用此曹、以滋扰害以后概不准用。已用者。俱着解任其考取举贡生员、永行停止。使为太平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