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疮之补遗
益府秘传冲虚至宝丹、治痘初起。气血两虚。倒塌陷黑不起。不分地界。或咳或泻兼治、紫草茸(八两)、荆穗(八两)、当归(四两)、鲜笋(一斤)、红花、木通、麻黄、白芷、白、芨牡丹皮、赤芍、怀生地、牛蒡子、甘草(各四两)、上共咀片。用水三十碗。锅内煮去二分起来。再水十碗。煎至五碗。去渣。共前汁煎滴、水成珠。加蜂蜜四两。再熬成珠为度。听用。
梅花蕊(一钱半)、蟾酥(三钱)、紫河车(一具酒煮成膏听用)、僵蚕(炒一两)、全蝎(酒、山甲(炒)、川黄连(酒炒)、杏仁(去皮尖另研)、黄芩、蜂房(炒)、连翘(炒)、地肤子(炒)、大胡麻(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前膏一半。为丸如龙眼大。每用一丸。鲜鸡汤下。立起分地而出。
夺命象皮丸(益藩传)、治气不足。空壳无脓。一丸即有。
象皮(一两酒炒磨下用)、稳小鹅(即鹅蛋抱临出死于壳内者是用一个密纸封皮、黄色为、度)、大附子(五钱童便煮)、黄花地丁(净花一两)、人参(五钱)、血竭(五钱)、沉香(二钱)、麝、香(五分)、冰片(一钱)、马槟榔(五分)、牛黄(五分)、黄、(蜜炙五钱)、细辛(五分)、射干、(一两)、官桂(一钱)、鹿茸(五钱)、辰砂(一钱)、琐琐葡萄(小小无核者是一两)、木香(一、钱)、白附子(二钱)、仙茅(一两黑豆汁煮)、甘草(五钱)、上共为末。白酒酵打、米糊为丸。如龙眼大。每一丸酒化下。立起。
神仙救苦丹(益藩传)、治痘初起三五日。热不出。又泻又嗽。喉咙痛腰痛。或痘或惊。
皆可治。如痘初出。葱白汤下。惊风泄泻。咳嗽痰喘。如神。
白附子(五钱山东者佳)、天竺黄(二钱)、全蝎(二钱)、胆星(一两)、僵蚕(炒一两)、肉、豆蔻、(五钱)、诃子(面包煨去核五钱)、麝香(一分)、射干(五钱)、蒲公英(五钱)、朱砂(一钱)、雄黄(二钱)、川黄连(二钱)、上为细末。煎膏为丸。如龙眼大。金箔为衣。滚水化下。
起死回生散、治痘疮七八日。忽然变黑。收入腹内。遍体抓破。哮喘。死在须臾。服此、从新另发出。立可回生。
当归、川芎、生地黄、升麻、红花、上陷。加白芷。下陷加牛膝。遍身黑陷。加麻黄。野象粪微炒。如一岁儿用二钱。大则、用到三五钱。
上锉一剂。半水半酒煎服。从新发出。脚下有黑疔。至七八日。用针挑去。以太乙膏贴、之。即拔去毒。连进二三服。
疹
古谓麻即疹也。疹出如麻成朵。痘出如豆成粒。皆象其形而名也。夫胎毒一也。痘出于、五脏、脏属阴。阴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其症寒热备有也。疹出于六腑。腑属阳。阳主气。故、疹有形而无浆。其形多实热而无寒也。为症既异。则治法亦殊。痘宜内实。可用补剂。疹忌、内实。只宜解散。惟初热发表。略相似耳。既出之后。痘则补气以生血。疹宜补阴以制阳。
何也。盖疹热甚。则阴分受其熬煎。而血多虚耗。故以清火滋阴为主。而不可少动其气。
所、以人参、白术、半夏。及诸燥悍之剂。首尾当深忌也。世知痘症所系之重。而不知疹子杀人、尤甚。方书轻忽而不备。良可太息矣。
一论疹发热之初。多似伤风。惟疹子则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肿。其泪汪汪。面浮、肿、两腮赤。恶心干呕为异耳。但见此候。即是疹子。便宜谨避风寒。戒荤腥浓味。用药以表、散之。使皮肤通畅。腠理开达。而疹毒以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