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疹子没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伤志者死。如热轻余毒未除。必、先见、诸气色。虽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消毒饮、解毒汤。随症择用。仍忌鱼腥。葱、蒜之物。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水煎服。
疹之补遗
十仙汤(序班孙双泉传)、治疹后余毒。
柴胡、葛根、玄参、黄连、黄芩、栀子、陈皮、茯苓、枳壳、生地、上锉。生姜煎服。
一小儿疹后。咳嗽腹胀。喘急烦躁。泄泻声哑。唇口青黑。贾农峰传。
黄连、黄芩、连翘、玄参、知母、桔梗、杏仁、白芍、麻黄、牛蒡子、干葛、陈皮、浓、朴甘草、上锉。水煎服。
九·外科诸症
痈疽
夫痈疽疮疖者。皆由气血不利。喜怒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调。使五脏六腑之气。怫郁于、内。以致阴阳乖错。气血凝滞而发也。亦有久服丹石燥热之药。热毒结深。而发为痈疽也。
夫此疾多生于膏粱富贵之人。以其平昔所食肥腻炙爆。安坐不劳。嗜欲无节。以致虚邪热、内攻。煎熬气血而成也。痈者壅也。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其脉数浮。疽者沮、也。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其脉沉数。疮者其总名也。疖者有头小疮也。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盖心主血而行气。若气血凝滞。夹心火之热。而生痈疽之类也。
然所感有浅深。故所发有轻重大小之不同也。六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暴甚。
皮肿光软。侵表广大者。痈也。五脏风毒积热。攻注于肌肉。其发猛恶。初生一头。如痞、白色焦枯。触之而痛应心者。疽也。热发于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不过二三寸者。疖、也。夫痈生于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溃肌肉。疽生于五脏。沉涩难疗。若陶室之燧。内溃骨、髓。痈则易疗。惟难将息而迟瘥。疽则难疗而易痊复。夫诸疮之中。惟背疽疔疮。最为急症、其次莫如脑疽肠痈喉痈之类。亦其急者也。至若瘰、悬痈痔漏诸疮之类。其症可缓而治也、又有疥癣、疮风疳之类。虽云俱属疮类。而其轻重缓急。自有不同。夫痈疽之疾。须要察、其虚实冷热轻重。对症用药。无失先后次序。凡人年四十以上。头顶鬓颐。背膂腰胁。或筋、骨之上。所视不见之处。稍有疮疖。便不可轻易待之。若视之怠慢。以为常疾。每见从微至、显。丧命者多矣。便宜速治。庶几得救。譬之救火。初起则易救。至于燎原之势。不可扑灭、矣。其理亦犹是也。凡疮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断不可用。若已破溃。脏腑既亏。饮、食不下。一毫冷药。亦不可用。此先后次序之要诀也。夫疮有五善七恶。不可不辨。若动息、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色鲜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语、音清朗。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如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泄利无度。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痛尤甚。臭恶难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三恶也。未溃先黑入、陷。面青唇黯便污者。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脱。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更有气噫痞塞。咳逆身冷、自汗无时。目眩耳聋。恍惚惊悸。言语颠倒。皆是恶症。五善见三则善。七恶见四必危。五、善并至。则吉而安。七恶全见。必危而死矣。
痈疽之审症虚实诀
一凡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处陷即复者有脓。
不复、者可消。若按之都牵强者。未有脓也。按之半软者。有脓也。又手按上下不热者无脓。若热、甚者有脓。凡觉有脓。急当破之。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之慎之。不可针破也。用诸拔毒、之药敷散。四围坚中软者。此为有脓审也。一边软亦可有脓。都坚者此为恶核。或有气也。
都软者此为有血。血瘤也。当审坚软虚实为要。若坚疽积久后。若更变热。偏有软处。当软处、切不可针破也。软疽者温暖裹衣置之。若针灸刺破。不可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