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人年已六旬。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或用化痰行气。前症益甚。饮食愈、少。肢、体或麻木。服祛风化痰。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日渐消削。此症属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肺。祛风之剂。复损诸经也。当滋化源。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茯苓、半夏、炮干姜。
如圣丹、白矾、蛇床子(各等分)、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胭脂为衣。薄绵裹。留绵线二尺许。系药丸深入玉户中、定坐半日。热极再换。大抵此疾多因子宫不洁。服药难以取效。
一治妇人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难闻。遂至脐腹更加冷痛。此盖败脓所致。
卒无已期。须以排脓乃已。
白芷(一两)、单叶红葵根(二两)、白芍、白矾(各五钱另枯研)、研为末。同以蜡丸梧子大。空心饭前。米饮下十丸。或五十丸。候脓尽。仍用他药补之。
五积散(方见中寒)、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归脾汤(方见妇、人虚劳)
虚劳
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世有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当。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何以致此。盖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血逆竭。血逆竭则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闭也。火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亏。故发嗽。嗽既作。水气绝。故四肢干。水气不充。故多怒。发焦筋痿。传变五、脏。至、此成劳。最为难治。或有以为血热。用凉药解。殊不、知血得热则行。冷则凝。凡经水少。渐至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渐至羸瘦。渐生潮热。脉来、微数。此阴虚血热。阳往乘之。水不能灭火。火逼水涸。当养阴血。慎勿以药通之。
一论治妇人。以气衰血旺为本。心生血。肝藏血。今血衰而气衰者。由心气虚耗。又、不能生血。又不能制乎肺金。使肺气得以乘乎肝木。肝至亏损。则不能藏血。渐至枯涸。不、荣经络。因至月信不调矣。此药专补心元之虚。抑其肺金之盛。调和荣卫。滋养血脉。其疾、自愈。兼治血气过多。虚劳发热。及吐血衄血。咳嗽痰喘上壅。胸膈不利。虚劳热嗽。痰喘、无汗者。可用、茯苓补心汤、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怀熟地黄、陈皮、半夏(汤泡切片姜汁炒)、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芦)、枳壳(去穣麸炒)、前胡(去芦各一钱)、干葛、紫苏(各七分)、人参、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枣子。煎服。
一论妇人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经水不调。肢体瘦弱。此药专治经水。和血脉。补虚劳、扶元气。健脾胃。养心肺。润咽喉。清头目。定心慌。安神魄。除骨蒸。退潮热。止、喘嗽。化痰涎。收盗汗。住泄泻。开郁气。利胸膈。疗腹疼。解烦渴。散寒热。祛体痛。大、有奇效。不能尽述。
济阴至宝丹、当归(酒洗)、白术(去芦炒各八分)、白芍(酒炒八分)、白茯苓(去皮八分)、生知母(去、毛)、贝母(去心)、香附(童便炒)、地骨皮、麦门冬(去心)、陈皮(各八分)、薄荷、柴胡、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煨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论妇人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忧思伤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
惊悸、不宁。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瘰、流注。不能消散溃敛。宜用、归脾汤、黄、(蜜水炒)、人参、白术(去芦炒)、白茯苓(去皮)、当归(酒洗)、远志(甘草水泡去、心)、酸枣仁(炒)、龙眼肉(各一钱)、木香、甘草(炙各五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加味归脾汤、治瘀血已去。或脾经失血。小腹作痛无寐。发热盗汗。或脾伤不能摄血。
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等症。根据前方。加柴胡、栀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