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小儿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咳嗽。鼻塞声重。痘疹欲出。发搐惊风喘嗽。手足搐搦、等症。宜服、人参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白茯苓、枳壳、川芎、薄荷叶、人参、甘草、上锉。姜、葱煎服。
一论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热搐搦。并痘疹初作。
羌活膏、人参、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桔梗、天麻(各五钱)、薄荷、地骨皮(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研化下。
一论小儿四时感冒。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惊风潮搐。蛊毒中、暑。并疮疹欲出发搐。皆可服之。壮实小儿。三五日服一丸。可免惊风痰喘等疾。宜、抱龙丸、南星(为末入膜月黄牛胆中阴干百日取出八钱)、天竺黄、雄黄、辰砂(研各四钱)、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煮甘草膏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研化下。百、内者作三服。
或用、雪水煮。甘草膏汁。和药尤佳。
按上方。若风热痰嗽。或急惊发搐。昏睡切牙。形病俱实。宜用此方。若初冒风寒。咳、嗽痰、盛。气喘者。属客邪内作也。先用十一味参苏饮。若邪既解。而腹胀吐泻。或发搐切牙。睡、而露睛。属脾肺气虚也。用四君子汤加陈皮。名异功散。切忌祛痰表散。若过服攻伐而致前、症者。尤宜温补脾肺、参苏饮(方见咳嗽)
脾胃
一论小儿诸病。因药攻伐。元气虚损。脾胃衰惫。恶寒发热。肢体倦怠。饮食少思。或、兼饮、食劳倦。头痛身热。烦躁作渴。脉洪大弦虚。或微细软弱。右关寸独甚。亦宜用之。大凡久、病或过服克伐之剂。亏损元气。而诸症悉具之。最宜此汤调补。
若无有前症之儿为患者。尤宜用之。
补中益气汤、黄、(蜜水炒)、参(各八分)、白术(去芦油炒)、当归身(酒洗各一钱)、陈皮、甘草(、炙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上锉。姜枣煎。空心。温服。
一论小儿脾胃虚弱。或因克伐之过。致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或欲作呕。或大便不实、脾胃虚损。吐泻少食。宜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去芦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锉。姜、枣煎服。
六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调。肢体消瘦。面色痿黄。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一论小儿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有疾。致儿患此。母亦当服之。
异功散、人参、白茯苓(去皮)、白术(去芦炒)、甘草(炙)、陈皮(各等分)、上用姜、枣煎服。
伤食
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虎口脉纹黄色。为脾家有积。小儿脉沉者。为乳不消。
夫小儿伤食。皆因乳哺不节。过食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搏、或因夜卧失盖。以致头痛身热。面黄目胞微肿。腹痛胁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恶食。或恶心。或呕或哕。或口嗳酸气。或大便败卵臭。或气短痞闷。或胃口作痛。
或、心下痞满。按之则痛。此皆为陈积所伤也。宜以万亿丸利之。若内停于食。或外又感寒邪者、则人迎气口俱紧盛。头痛恶寒拘急兼前等症。宜以太和散佐之。葛氏曰。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可与食。食后不可与乳。缘小儿脾胃怯弱。乳食易伤。难于消化。初则成积。
久则成癖成疳。变为百病。可不慎乎。
万亿丸(方见通治)、治伤食百病。